化學是一項充滿活力與靈性,並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是人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活”科學。人類從誕生起就與化學息息相關,化學變化創造了生命,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化學的手段和方法。化學不是課堂中出現的定理和方程式,也不是隻有工業等方麵才用得上的東西,它是處處存在於我們生活當中的。就拿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來說,人們穿的衣服,現在多是用化纖織品製成,單從“化纖”這名字就知道,這是典型的化學物品。而其他的絲綢、棉等布料也都是經過化學加工而成的。

人們吃飯的食品都是化學物質,主要由C、H、O、N等元素組成,有些也含有一些的微量元素,如Zn、Fe等等。而飯菜在腸胃中被消化——消化更是一個典型的化學反應的過程。飯菜與胃液反應,最終產生了大量的能量,由血液運輸給全身,以供人一天活動所消耗。由此可見,人們的“食”跟化學是密不可分的。

人們住的房子,不論是鋼筋水泥的框架、木頭玻璃的門窗,還是各式各樣的家具,使用的也都是化學製品。這“住”,也是離不開化學的。

人們出行乘坐的各種交通工具都要用金屬材料製作,像自行車車架是鐵製的,輪胎是橡膠製品。冶煉鋼鐵、加工橡膠等也都屬於化學反應。

不難看出,我們的衣、食、住、行都是離不開化學的。也就是說,隻要人活在世界上,就無時無刻不在化學的“包圍”中。

不僅人是如此。植物光合作用的本質就是二氧化碳和水在有葉綠素與光照條件存在的情況下化合產生能量與氧氣。這本身也就是化學反應。

諸如此類的例子非常多。如果不知道有關的化學知識,麻煩肯定是少不了的。

化學不但在日常生活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它還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德國多家科研機構最近宣布合作研製成功以普通有機聚合物為中心的太陽能電池。研究人員發現,當聚合塑料離子受陽光照射的時候,其表麵碳原子的電子震動明顯加快,振幅加大,但反回碳原子軌道的速度卻慢得多,這樣在若幹微妙的時間內就形成了“電子-空穴”。為了使其形成電流,研究人員製成了一個“夾層”,其一麵是金屬鋁,另一麵是鋅-銦金屬氧化物,中間填充塑料離子。這樣的夾層本身在兩層之間就存在電場,聚合塑料離子起到了絕緣層的作用。但是當陽光照射的時候,由於聚合有機物的碳原子產生“電子-空穴對”,帶負電的電子向鋁金屬層流動,而帶正電“空穴”鋅-銦金屬氧化物層流動,結果就形成了電流。雖然太陽能電池的普及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但是它的使用將使太陽能的利用向前推進一步。

當然,在造福於人類的同時,工業生產也對環境進行了不少破壞。利用化學知識可以解釋很多環境中出現的問題。比如我們熟悉的溫室效應,還有像南北兩極臭氧層中出現的大洞、酸雨的形成都可以用化學知識來進行解釋。

由此看來,化學處處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隻要你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就會發現生活中到處隱含著化學的奧妙,我們需要用化學原理來認識生活中的某些現象,我們更需要學習用化學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