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附加設備
三腳架和快門線是微距攝影中所必需的。微距攝影所拍攝的對象均是細小的物體或部位,這些物體受光麵積小、反射光弱,加上常用小光圈,必須用慢速度拍攝,因此三腳架是不可缺少的,應選擇較大型的,性能良好的三腳架。拍攝時為了防止相機震動,要用快門線。
三、微距攝影的主要技術環節
1.曝光量的校正
由於微距攝影的鏡頭與膠片的距離增大,若光圈不變,在單位麵積膠片上的光線亮度就會減少,造成底片曝光不足。因此,原來的f值(光圈係數)要進行校正,即f(新)=接圈長度×f(原)br鏡頭的焦距(f原為原來的光圈係數,f(新)為實際改變了的光圈數值),或采用下式,增加曝光。
曝光倍數=(接圈長度)2br(鏡頭焦距)2
具有TTL內測光的照相機,進行微距攝影時可用曝光表的讀數作為參考依據結合拍攝經驗進行曝光。更好的方法是製備一塊30cm×20cm大小、反光率為18%的中灰板,拍攝物體時先對灰板進行測光,測光的方向要和拍攝方向相一致,然後根據測光的曝光組合進行拍攝,可獲得準確曝光的底片。此外,如需要底片長時間的曝光,則必須考慮膠片倒易律失效問題而予以校正。加近攝鏡拍攝時不必增加曝光時間,因為鏡頭與膠片的距離實際上沒有改變。普通鏡頭倒接拍攝,其曝光量一般可增加lbr2至1倍。
2.景 深
景深控製在微距攝影中是個突出的問題,由於物距很短,甚至隻有幾cm,這對影像的景深影響很大,使得景深範圍變得很小。普通鏡頭用於微距攝影時,其性能比拍攝無限遠處的物體差得多。要克服這些問題,一方麵可選用微距鏡頭,另一方麵盡量用小光圈,增加景深時一般光圈係數在11以上,用這樣的光圈,可利用鏡頭的中心部位以減少像差。另外,拍攝時注意選擇適宜的角度,盡量使被攝物體的各點(指要表現清晰的部位)與鏡頭的距離相等,這樣可保證物體包含在景深範圍之內而獲得清晰的影像。帶有預測景深裝置的照相機,拍攝時可用預測景深按鈕觀察所需景深範圍來選擇光圈數值。
3.科技攝影的藝術造型
科技攝影不僅要有科學性、準確性,同時還需要有較強的藝術性,以使攝影作品融科學性與藝術性為一體,增強形象語言的感染力。
為了使科技攝影作品富有藝術性,必須講究畫麵的造型技巧和用光技術。攝影畫麵可以理解為有框架的平麵,用二維的平麵造型來表現三維的立體空間,在畫麵中要確定一個中心,有主有次,有章法,在視覺上給人一種明確的形象,使要表現的主題顯得更加鮮明,更富有藝術感染力。可把不需要的景物排除在畫麵之外,可利用角度、光線、色調、影調、背景以及畫麵的剪裁等技巧來突出主題。
二、附加設備
三腳架和快門線是微距攝影中所必需的。微距攝影所拍攝的對象均是細小的物體或部位,這些物體受光麵積小、反射光弱,加上常用小光圈,必須用慢速度拍攝,因此三腳架是不可缺少的,應選擇較大型的,性能良好的三腳架。拍攝時為了防止相機震動,要用快門線。
三、微距攝影的主要技術環節
1.曝光量的校正
由於微距攝影的鏡頭與膠片的距離增大,若光圈不變,在單位麵積膠片上的光線亮度就會減少,造成底片曝光不足。因此,原來的f值(光圈係數)要進行校正,即f(新)=接圈長度×f(原)br鏡頭的焦距(f原為原來的光圈係數,f(新)為實際改變了的光圈數值),或采用下式,增加曝光。
曝光倍數=(接圈長度)2br(鏡頭焦距)2
具有TTL內測光的照相機,進行微距攝影時可用曝光表的讀數作為參考依據結合拍攝經驗進行曝光。更好的方法是製備一塊30cm×20cm大小、反光率為18%的中灰板,拍攝物體時先對灰板進行測光,測光的方向要和拍攝方向相一致,然後根據測光的曝光組合進行拍攝,可獲得準確曝光的底片。此外,如需要底片長時間的曝光,則必須考慮膠片倒易律失效問題而予以校正。加近攝鏡拍攝時不必增加曝光時間,因為鏡頭與膠片的距離實際上沒有改變。普通鏡頭倒接拍攝,其曝光量一般可增加lbr2至1倍。
2.景 深
景深控製在微距攝影中是個突出的問題,由於物距很短,甚至隻有幾cm,這對影像的景深影響很大,使得景深範圍變得很小。普通鏡頭用於微距攝影時,其性能比拍攝無限遠處的物體差得多。要克服這些問題,一方麵可選用微距鏡頭,另一方麵盡量用小光圈,增加景深時一般光圈係數在11以上,用這樣的光圈,可利用鏡頭的中心部位以減少像差。另外,拍攝時注意選擇適宜的角度,盡量使被攝物體的各點(指要表現清晰的部位)與鏡頭的距離相等,這樣可保證物體包含在景深範圍之內而獲得清晰的影像。帶有預測景深裝置的照相機,拍攝時可用預測景深按鈕觀察所需景深範圍來選擇光圈數值。
3.科技攝影的藝術造型
科技攝影不僅要有科學性、準確性,同時還需要有較強的藝術性,以使攝影作品融科學性與藝術性為一體,增強形象語言的感染力。
為了使科技攝影作品富有藝術性,必須講究畫麵的造型技巧和用光技術。攝影畫麵可以理解為有框架的平麵,用二維的平麵造型來表現三維的立體空間,在畫麵中要確定一個中心,有主有次,有章法,在視覺上給人一種明確的形象,使要表現的主題顯得更加鮮明,更富有藝術感染力。可把不需要的景物排除在畫麵之外,可利用角度、光線、色調、影調、背景以及畫麵的剪裁等技巧來突出主題。
在微距攝影中常用影調互相襯托使背景簡化。利用逆光淨化背景,拉開主體和背景的影調距離,從而突出主體,陪體和背景要起烘托主題的作用。畫麵應愈簡煉愈好,色彩愈簡單愈佳。
用光技巧:光線不僅是攝影的重要物質條件,而且光線是塑造藝術形象的重要手段,不同的光線將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在微距攝影中可用自然直射光。較常用側光或逆側光,這時正麵需加反光板以補助陰影部份光線的不足。為了使畫麵影調柔和,避免黑影破壞畫麵結構,最理想的光線是散射光。用人造光源拍攝時,在光的方向、高度、強度及光比(明暗對比)的處理上不受時間及地理位置的限製,可根據拍攝意圖創造出特定的光線效果,更有利於表現主題。在微距攝影中,用慢速度拍攝活動的物體。如活動昆蟲,要拍得清楚是很困難的,最有效的辦法是用電子閃光燈,因為它是瞬間發光,速度在1br1000秒以上,所發出的熱量很少,這對於拍攝活動的生物是十分有利的。而且閃光燈的色溫與常用的日光型彩色膠片色溫一致,無須增加校正色溫濾色片,因此使用很方便。常用的閃光燈有大型座式電子閃光燈,閃光指數一般在200~500之間。這種光源主燈是無影燈,配有2~3盞分燈(主燈,分燈均裝有效果燈)。主燈和分燈可進行不同光比調整,全燈還可調全光、半光至1br16光,用起來十分方便。拍攝微小物體,如小昆蟲,可用光導纖維的閃光燈進行拍攝,發出的光為點光源,拍攝的光效果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