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釘:也稱銷子。它用於上弦,調整弦的鬆緊,控製音的高低。箏的琴釘也有用鋼琴銷釘代替的,或用硬質木料製成弦軸上弦的。
出音孔:箏有三個出音孔(也有兩個出音孔的),在箏頭側麵有一個,底板上有兩個(一個在底板的中部,一個在底板接近箏尾處)。出音孔的位置、形狀和大小關係到音色、音量。
弦 :目前常用箏共有二十一根弦,靠近演奏者的第一弦是箏的最低音,第二十一弦上的按音所升高的小三度音是箏的最高音。在用弦上,根據不同的需要,而將銅絲弦、金屬纏弦或尼龍纏弦以及其他種弦加以適當的配置。由於用途、風格和習慣的不同,在配置方法上也有不同。有以鋼絲弦為主,適當配置金屬纏弦或尼龍纏弦的;也有以尼龍纏弦為主,適當配置鋼絲弦的;也有全部用尼龍纏弦或絲弦的。鋼絲弦音色明亮,纏弦音色渾厚。在製弦專業上,把鋼絲弦稱為裸弦(裸弦是與纏弦相對而言的),把有外包纏皮的弦稱為纏弦。纏弦的弦蕊,一般采用鋼絲弦做蕊。
二、箏的種類
箏有傳統箏和改革箏之分。
1.按用弦數量而區分的傳統箏
包括有十二弦箏、十三弦箏、十四弦箏、十五弦箏、十六弦箏等。河南傳統十六弦箏,麵板弧度大,箏體長。廣東傳統十六弦箏體短小。曆史上各傳統箏主要用絲弦,清朝中葉開始用銅弦。
2.改革箏的種類
包括有上海二十一弦箏、廣州十八弦箏和二十一弦箏、蘇州二十一弦箏、北京二十一弦箏等。
改革的轉調箏有:
(1)移碼式踏板轉調箏,由沈陽音樂學院研製。在轉調部分,采用踏板式移碼轉調。
(2)箏首對位頂壓截弦轉調箏,由廣州音樂學院和汕頭樂器廠研製。箏的轉調部分,是通過腳踏音鍵,使棘輪擺片傳動部分按變音轉調的需要,分別進行運動(升高半中降低半音),推動對位頂壓截弦部分進行頂壓,以達到截弦變音快速轉調。
(3)營口十五弦腳踏式轉調箏和二十一弦按鍵張力轉調箏,這兩種轉調箏在全國相當流行。轉調部分采用腳踏(或手按)機械,變換弦的張力,改變音高,從而達到轉調的目的。腳踏轉調箏可轉十二個調。手按轉調箏有兩種,分別可轉五個或十二個調。
(4)蝶式箏,由上海音樂學院研製。它的外形如蝶,箏體猶如兩個箏並在一起,采用一個共鳴體。在五聲音階定弦的某些弦距之間增加了半音或變化音。還裝有弦鉤,以改變某些定弦音的音高。
(5)品式截弦變調箏,由蘇州民族樂器一廠研製。在各有效弦長之內設置半音品位,變調時利用弦鉤將琴弦按中品格之上。
(6)蘇州二十六弦腳踏截弦轉調箏,由蘇州民族樂器一廠研製。在轉調部分,采用腳踏式嶽山截弦轉調,通過踏板的變化,使前嶽山的部分位置變化,達到轉調的目的。除以上介紹的箏外,還有一種軋箏。曆史上最早的記載見於宋代陳煬《樂書》卷一百四十六中:“唐有軋箏,以竹捫其瑞而軋之,因取名焉。”軋箏流傳到現代,在廣西、福建、河南、河北、山東均有所見。廣西壯族民間樂器“七弦琴”和福建“文枕琴”等都是類似軋箏的樂器。
琴釘:也稱銷子。它用於上弦,調整弦的鬆緊,控製音的高低。箏的琴釘也有用鋼琴銷釘代替的,或用硬質木料製成弦軸上弦的。
出音孔:箏有三個出音孔(也有兩個出音孔的),在箏頭側麵有一個,底板上有兩個(一個在底板的中部,一個在底板接近箏尾處)。出音孔的位置、形狀和大小關係到音色、音量。
弦 :目前常用箏共有二十一根弦,靠近演奏者的第一弦是箏的最低音,第二十一弦上的按音所升高的小三度音是箏的最高音。在用弦上,根據不同的需要,而將銅絲弦、金屬纏弦或尼龍纏弦以及其他種弦加以適當的配置。由於用途、風格和習慣的不同,在配置方法上也有不同。有以鋼絲弦為主,適當配置金屬纏弦或尼龍纏弦的;也有以尼龍纏弦為主,適當配置鋼絲弦的;也有全部用尼龍纏弦或絲弦的。鋼絲弦音色明亮,纏弦音色渾厚。在製弦專業上,把鋼絲弦稱為裸弦(裸弦是與纏弦相對而言的),把有外包纏皮的弦稱為纏弦。纏弦的弦蕊,一般采用鋼絲弦做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