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8年11月,德國戰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19年1月至6月,英、美、法、日、意等二十七國外交首腦雲集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史稱“巴黎和會”。但實質上,這次所謂的和會,隻不過是帝國主義列強坐而論價,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會議而已。
由於中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參加了對德作戰,便以戰勝國的身份參加會議。會上,中國代表在國內輿論的壓力下,向會議提出了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的七點希望,要求廢除“二十一條”,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奪去的德國在我國山東的各項特權。可惜,在英美的把持下,中國的合理要求沒能實現,反而規定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日本。
軟弱的北洋政府竟然準備讓代表在如此喪權辱國的條約上簽字!
中國人民不答應,國內掀起一股憤怒的反對浪潮。斷送主權,是人民和國家的罪人。反對賣國行為的運動,由學生發動起來了。
1919年5月3日,北京大學和北京各校學生召開會議準備發動學生運動。5月4日下午1時多,十多所學校的三千多名學生彙集天安門廣場,舉著標語,揮舞小旗,高呼口號,宣傳講演,要求取消“二十一條”,要“外爭國權,內懲國賊”。下午2時多,遊行隊伍開進東交民巷美國使館前,被巡捕阻攔,隊伍便轉而湧向趙家樓曹宅,矛頭直指賣國賊曹汝霖。
曹汝霖拒不出來與學生見麵,學生們便投擲瓦塊,最後氣憤至極,破窗搗門,一擁而入,搗毀曹宅物什,以發泄對賣國賊的痛恨之情。另一個賣國賊章宗祥正巧在曹宅,被學生痛打一頓,直打得頭破血流。曹汝霖逃跑,學生便一把火燒了曹宅。這便是五四運動中有名的火燒趙家樓事件。
北洋軍閥政府聞訊,派出軍警,逮捕尚未散去的三十二名學生,殘暴鎮壓學生運動。
北京各界掀起救援學生、聲討反動政府的聲援運動。運動很快波及全國,全國各地學生、民眾、社會團體紛紛致電援救北京學生。6月3日,北洋軍閥政府又逮捕了近千名學生,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更大憤怒。6月5日上海等主要大城市的工人罷工、商人罷市,一場更大規模的抗議活動在全國展開。在各地人民抗議浪潮的衝擊下,北洋政府害怕了,於6月6日至10日被迫釋放關押學生,撤去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的職務,並拒絕在賣國條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了劃時代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