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已有上下五千年的曆史,而其中有兩千多年處於封建社會。作為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謂——皇帝從秦始皇的時候就有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王綰、李斯等根據三皇的名稱,上尊其為泰皇。而嬴政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決定兼采帝號,稱為始皇帝,從此中國曆代封建君主都稱皇帝。

事物總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每個開國皇帝曆經困難建立新的朝代,經曆後繼者的努力使其發展到鼎盛,隨之而來逐步衰落直到滅亡,新的朝代又建立,曆史就這樣不斷循環往複。本書選取了自秦二世胡亥以下的十二位末代皇帝。他們分別是指鹿為馬的秦二世胡亥;既是創建者又是亡國者的外戚王莽;被曹操“挾天子以令天下”的漢獻帝劉協;樂不思蜀的蜀漢後主劉禪;“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前秦宣昭帝苻堅;三征高麗、被逼自縊的隋煬帝楊廣;臨危受命、力挽狂瀾的金哀宗完顏守緒;內憂外患、慘淡經營的明思宗朱由檢……縱觀這些亡國皇帝,他們大多數都碌碌無為、毫無建樹,成為權臣專權的工具;他們大多數都貪圖安逸、施行暴政,在全國人民的反抗中滅亡;盡管苻堅、完顏守緒、朱由檢都企圖振興祖業,但都隻是困獸猶鬥,終究沒能逃過亡國的命運。正因為如此,他們有的讓我們痛恨不已,有的讓我們深感同情。

正如唐太宗所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閱讀本書,希望廣大的青少年朋友不要像曆朝末代皇帝那樣唯唯諾諾、驕奢淫逸,我們應該獨立自主,艱苦樸素;不要像亡國皇帝那樣麻木不仁、心狠手辣,我們應懷有善良之心,善待他人、關心他人。這樣才能在漫漫人生路上走得更遠,創造出自己輝煌的人生。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