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與不懂都是享受

在人類曆史發展的長河裏,科學界的泰山北鬥們以一本本科學巨著的形式留給人類的智慧,以及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畏艱險、勇於獻身的崇高精神是他們為人類所創造的最大精神財富。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各個科學領域的分工越來越細,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普通人在享用科學技術所帶來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時,往往是吃了好吃的雞蛋,不再去過問下蛋的母雞。然而科學的力量不僅在於對社會文明發展的無與倫比的推動,還在於科學創造本身對自然規律探索追求過程中的神奇的魅力。人們基於自己已有的知識背景,又總是千方百計地通過各種途徑,渴望接近科學。

科普著作無疑就是我們接近科學的最簡捷便當的途徑。事實上,通過一代又一代的科普作家的努力,我們正一步一步地走近科學。

科普之所以有生命力,是因為人們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有一種內在的要求。這個要求植根於人類的存在方式。這個世界從前是我們的生活世界,是每個人都熟悉的了解的,但今天,這個世界由科學家來建造來經營,於是,我們有一種盲目的感覺,我們對我們的世界有一種疏離感,我們本能地要求對世界有一種切實的把握,於是我們渴望了解科學,並通過科學了解世界。

優秀的科普著作是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完美結合體,正如一句廣告語所說:“懂與不懂,都是一種享受。”那些具有極高的科學性、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科普經典,不同於普通人隻能高山仰止的科學名著,它們濃縮了幾個世紀以來科學發展的曆程,涉及了當今科學的基本問題和最新進展,凝聚了人類文明進步的智力成果,回答了我們普遍關注的科學命題,讓我們更深刻地了解自己,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

這本彙集了三十九部科普佳作的書正是我們走近科學的向導。在選編時我們秉承一定的原則:

1.推薦的差不多全是科學家的科普著作。

2.盡量選取經過時間篩選的經典著作,新近問世的作品較少列入。

3.隻選已有中譯本的著作,盡管有些譯本質量不能完全令人滿意。我們沒有考慮讀者是否容易找到這些書,因為有些譯本的出版時間較早。

4.盡量兼顧學科和曆史時期的均衡性,盡量展現科學的豐富性。幾乎包括了當代科學的各個知識領域,從宇宙論、粒子物理學到進化論、考古學、分子生物學,從數學、計算機科學到腦科學、認知科學,既有古典的學科,也有新興的學科。

我們希望讀者朋友可以跟著愛因斯坦、伽莫夫、溫伯格、霍金、竺可楨等科學大師的生花妙筆去領略科學創造的艱辛曆程。今天這些科學大師和思想大師大部分都已離開了我們,但這些優秀的科普作品是他們留給後代的不朽的精神財富。

20世紀已經過去,21世紀是一個全球化、知識化的世紀,也是科技國際化、網絡化的一個時代。希望這些科普經典著作能開拓讀者的科學視野,給他們以啟發,引領他們邁入神秘而又輝煌的科學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