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人類與其他生物共同生存的“諾亞方舟”,但是,由於人類增長與無節製活動,這隻“諾亞方舟”正麵臨著傾覆的危險。突出的例子是地球上的野生動物的生存危機。物種的進化與滅絕是一對生與死的平衡。導致物種滅絕的原因很多,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隨著世界人口的劇增,人類活動開始嚴重影響地球環境及其生物多樣性:森林砍伐及其片斷化、過牧與開墾、環境汙染、偷獵走私、過度捕撈、水利工程建設及外來物種引入的影響,成為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原因。許多生物的生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發生了許多的生物的滅絕。

其實,人類活動早就開始影響地球的物種生存與分布。1837年7月8日,達爾文乘“貝格爾”號到達聖赫勒拿島時就注意到,島上90%以上的植物都是從英國本土運來的。聖赫勒拿島上鳥和昆蟲種類和數量很少。然而,英國人隻運來了一些鷓鴣和野雞,外來物種排斥本地物種。達爾文憤怒地指出,當地關於保護野鳥的法令沒有考慮到當地窮人的利益。當地窮人常常從懸崖峭壁上采集一種草,把這種草燃燒後從草灰中提取蘇打。可是這種副業卻遭到禁止,其借口是:如果那樣做的話,鷓鴣就要沒有地方築巢了。

據IU紅色名錄估計,當代的物種滅絕速率大約比地球典型曆史物種滅絕速率背景值高100~1000倍。

動物的滅絕速率正在呈上升趨勢,以哺乳動物為例,過去的400年中,全世界共滅絕了58種哺乳動物,平約每年滅絕0.15種哺乳動物。大約平均每7年滅絕1個種,這個滅絕速率較化石記錄高7~70倍。20世紀內地球上已經滅絕了23種哺乳動物。平均每年滅絕0.27種,每4年中就有1種哺乳動物從地球上消失了,當前的哺乳動物滅絕速率較正常化石記錄高13~135倍。

以目前物種滅絕的趨勢繼續下去,世界上的哺乳動物將在1萬~2萬年的時間內會全部消失。

自1600年以來,所有的生物類群中都出現了物種滅絕,以哺乳動物和鳥類的滅絕比例為最高。

從1500年以來,世界上發生了844次有記載的物種滅絕,此外,2008個物種已經滅絕。

島嶼物種在曆史上經曆了較多的滅絕,發生在大陸的物種滅絕越來越頻繁,在過去的20年中,發生在大陸的物種滅絕已經占所有滅絕物種的50%。

書中所列的還不是所有滅絕物種,本書旨在喚起人們的保護意識,讓自然更美好、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