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種平靜的生活很快就被打破了。魯迅12歲那年,祖父在官場上遭遇了一場大禍,被關進監獄裏整整7年才出獄。在這場風暴的打擊下,周家的情況和以前大不一樣了。母親帶著魯迅和弟弟到外婆家避難去了,以前來外婆家,人們總是笑臉迎送,而如今,他們在這裏開始被人瞧不起了。往日巴結他家的一些人,現在卻常常取笑和嘲諷他們,魯迅心裏很難過。
沒想到,真是禍不單行,就在祖父下獄不久以後,父親又染上重病。為了給父親治病,魯迅幾乎每天都要到當鋪去,把家裏一些比較值錢的衣物首飾送去典當,受盡了屈辱,而且本來很值錢的東西到了當鋪裏麵隻能當一點點錢。魯迅就拿著那一點點可憐的錢,再跑到藥鋪為父親買藥。可是,父親的病一直沒有好轉,沒過幾年就去世了。
當時,腐朽的清政府也快要走到盡頭了,國家的災難和家庭的敗落強烈地刺激了魯迅的心。在他十六七歲的時候,一位遠房親戚在南京的江南水師學堂教漢文,他告訴魯迅說這個學堂不但不收學費,還能提供食宿。魯迅於是下定了外出求學的決心。他帶著母親為他湊到的8元錢上路了。
魯迅先後在江南水師學堂、礦路學堂學習過,接觸了英語和自然科學等西方先進的學科,學習非常刻苦。到了1902年,魯迅以“第一等”的成績取得了畢業文憑。正在這時,清政府下令要挑選一些學生到國外留學。魯迅也很想到國外去學習真正的本領再回來救治落後的祖國,於是就在這一年的3月24日啟程,東渡日本,開始了他報效祖國的行程。
小知識
清朝人都留著長辮子,被外國人譏笑為“豬尾巴”,愛中國人民洛後、愚昧的象征。1902午,魯迅到日本留學後,就剪去了辮子,並且拍了一張“斷發照”。他還寫了一首名為《自題小像》的小詩。其中的“寄意寒星荃不蔡,我以我血薦軒轅!”兩句表達了魯迅挽救民族危亡、振興祖國的決心。
棄醫從文救祖國
魯迅到了日本,接觸到了許多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新東西,他拚命地學習,不僅學日文、德文,而且廣泛瀏覽各種書籍。他是一名官費留學生,每月的官費是36元,在支付了衣食學費後,所剩就不多了。但魯迅為了多學一些新知識,常常節衣縮食,把自己喜愛的書籍買回來,夜以繼日地進行研究。就這樣,他掌握了許多知識。
後來,魯迅念了仙台的醫學專門學校。當時中國人被稱為“東亞病夫”,這是一個帶有侮辱性的稱呼,魯迅想到如果學好了醫學,不僅可以解決國民身體的病痛,還能醫治社會的殘疾,使自己的國家早日強大起來。
可是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改變了魯迅的看法。那天,在上課的時候,老師放映了一部紀錄片,裏麵有一個被說成是俄國偵探的中國人,即將被手持鋼刀的日本士兵砍頭示眾,而許多站在周圍觀看的中國人,雖然和日本人一樣身強體壯,卻個個無動於衷,臉上全是麻木的神情。這時身邊一名日本學生說:“看這些中國人麻木的樣子,就知道中國將來一定會滅亡!”魯迅聽到這話忽地站起來,向那個說話的學生投去兩道威嚴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
然而,這種平靜的生活很快就被打破了。魯迅12歲那年,祖父在官場上遭遇了一場大禍,被關進監獄裏整整7年才出獄。在這場風暴的打擊下,周家的情況和以前大不一樣了。母親帶著魯迅和弟弟到外婆家避難去了,以前來外婆家,人們總是笑臉迎送,而如今,他們在這裏開始被人瞧不起了。往日巴結他家的一些人,現在卻常常取笑和嘲諷他們,魯迅心裏很難過。
沒想到,真是禍不單行,就在祖父下獄不久以後,父親又染上重病。為了給父親治病,魯迅幾乎每天都要到當鋪去,把家裏一些比較值錢的衣物首飾送去典當,受盡了屈辱,而且本來很值錢的東西到了當鋪裏麵隻能當一點點錢。魯迅就拿著那一點點可憐的錢,再跑到藥鋪為父親買藥。可是,父親的病一直沒有好轉,沒過幾年就去世了。
當時,腐朽的清政府也快要走到盡頭了,國家的災難和家庭的敗落強烈地刺激了魯迅的心。在他十六七歲的時候,一位遠房親戚在南京的江南水師學堂教漢文,他告訴魯迅說這個學堂不但不收學費,還能提供食宿。魯迅於是下定了外出求學的決心。他帶著母親為他湊到的8元錢上路了。
魯迅先後在江南水師學堂、礦路學堂學習過,接觸了英語和自然科學等西方先進的學科,學習非常刻苦。到了1902年,魯迅以“第一等”的成績取得了畢業文憑。正在這時,清政府下令要挑選一些學生到國外留學。魯迅也很想到國外去學習真正的本領再回來救治落後的祖國,於是就在這一年的3月24日啟程,東渡日本,開始了他報效祖國的行程。
小知識
清朝人都留著長辮子,被外國人譏笑為“豬尾巴”,愛中國人民洛後、愚昧的象征。1902午,魯迅到日本留學後,就剪去了辮子,並且拍了一張“斷發照”。他還寫了一首名為《自題小像》的小詩。其中的“寄意寒星荃不蔡,我以我血薦軒轅!”兩句表達了魯迅挽救民族危亡、振興祖國的決心。
棄醫從文救祖國
魯迅到了日本,接觸到了許多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新東西,他拚命地學習,不僅學日文、德文,而且廣泛瀏覽各種書籍。他是一名官費留學生,每月的官費是36元,在支付了衣食學費後,所剩就不多了。但魯迅為了多學一些新知識,常常節衣縮食,把自己喜愛的書籍買回來,夜以繼日地進行研究。就這樣,他掌握了許多知識。
後來,魯迅念了仙台的醫學專門學校。當時中國人被稱為“東亞病夫”,這是一個帶有侮辱性的稱呼,魯迅想到如果學好了醫學,不僅可以解決國民身體的病痛,還能醫治社會的殘疾,使自己的國家早日強大起來。
可是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改變了魯迅的看法。那天,在上課的時候,老師放映了一部紀錄片,裏麵有一個被說成是俄國偵探的中國人,即將被手持鋼刀的日本士兵砍頭示眾,而許多站在周圍觀看的中國人,雖然和日本人一樣身強體壯,卻個個無動於衷,臉上全是麻木的神情。這時身邊一名日本學生說:“看這些中國人麻木的樣子,就知道中國將來一定會滅亡!”魯迅聽到這話忽地站起來,向那個說話的學生投去兩道威嚴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