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三層”分析思維是中國人從宏觀的角度認知事物的方式,是中國人總體看待和分析問題的主要方法。這種分析思維能傳承和發展,有其重要原因。
首先,“天地人”三層思維不僅僅是我們認識事物的一種思維方式,它還解釋了事物形成發展的過程。其實,任何事物都是由“地”向“人”再向“天”發展變化。具體到學科理論也是這樣,按社會學理論研究,理論可以分為具體理論、中層理論、高層理論。理論通過不斷地研究由具體的底層理論向抽象的高層理論發展。就管理學科而言,管理學科也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管理經驗、管理科學、管理哲學。通常人們通過參與、觀察、調查而形成管理經驗;然後在這基礎上抽象出事物之間聯係的原則、原理、規律,進而形成管理科學;再在此基礎上產生管理哲學。
其次,作為一種方法,“天地人”三層分析涵蓋了西方層次分析法的精華。層次分析方法通常作為解決複雜問題的方法,能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從而有利於問題的解決。西方層次分析法主要從平行的角度剖析複雜的問題,但“天、地、人”三層主要從垂直的角度剖析和解決複雜問題。“天地人”三層可以把問題分為“低、中、高”三個層次。作為一種智慧,天地人三層之分,能開闊人們解決問題的思路,使我們能從更高的高度看待和解決問題。這樣就啟示我們:要解決一個問題,可以就問題產生層次解決問題,還可以站在比問題高的層次來解決低層次問題。可以說“天地人”三層之分充分包括了營銷戰略專家魏斯曼的思想。按照魏斯曼說法:問題的解決往往不在問題相鄰的層麵而在與之相高的層麵。
(二)兩向一中
中國人日常生活中,思維不僅有“三層”特點,還有“兩向一中”特點。“兩向一中”體現的是中國人的辯證思維,我們的思維中高矮、胖瘦、大小、陰陽、有無、福禍、善惡、強弱、好壞、輕重、靜躁、白黑、寒熱、雌雄、母子、實華、正反、同異、美醜、利害、生死、榮辱、愚知、吉凶、貴賤、貧富等都是對立的,也就是“兩向”思維。同時,我們也明白他們之間是相反相成、相互依存的關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恒也。”(《道德經》第二章)。這就體現“一中”的思維。我們認為,事物對立統一是恒久的規律。
中國人“兩向一中”也主要受到了古典智慧的啟示。如《易經》認為世界萬物是由“道”產生的,所謂“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兩極是“兩向”思維的源泉。莊子說:“《易》以道陰陽。”陰陽作為一種認識宇宙事物的中國思維,既具有整體性、動態性、包容性,又具有辯證性。根據《易經》的思想,萬物的形成、生長、變化和毀滅都是陰、陽二氣相互作用的結果。即所謂“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黃帝內經》)。“萬物”的陽表現如“天,日,晝,熱,火,亮,活動”,而陰表現如“地,月,夜,冷,水,暗,靜止”。陽:“虛,無形,上,外”,陰:“實,有形,下,內”。從陰陽兩極看世界,世界就形成高矮、胖瘦、大小、陰陽、有無、福禍、善惡、強弱、好壞、輕重、靜躁、白黑、寒熱、雌雄、母子、實華、正反、同異、美醜、利害、生死、榮辱、愚知、吉凶、貴賤、貧富等兩極對立的形態。然而,“兩向”對立隻是事物表象,“一中”才是實質,“一中”將這些對立形態非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一中”為“道”,揭示事物對立統一的規律。
我們認為,“三層”分析思維是中國人從宏觀的角度認知事物的方式,是中國人總體看待和分析問題的主要方法。這種分析思維能傳承和發展,有其重要原因。
首先,“天地人”三層思維不僅僅是我們認識事物的一種思維方式,它還解釋了事物形成發展的過程。其實,任何事物都是由“地”向“人”再向“天”發展變化。具體到學科理論也是這樣,按社會學理論研究,理論可以分為具體理論、中層理論、高層理論。理論通過不斷地研究由具體的底層理論向抽象的高層理論發展。就管理學科而言,管理學科也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管理經驗、管理科學、管理哲學。通常人們通過參與、觀察、調查而形成管理經驗;然後在這基礎上抽象出事物之間聯係的原則、原理、規律,進而形成管理科學;再在此基礎上產生管理哲學。
其次,作為一種方法,“天地人”三層分析涵蓋了西方層次分析法的精華。層次分析方法通常作為解決複雜問題的方法,能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從而有利於問題的解決。西方層次分析法主要從平行的角度剖析複雜的問題,但“天、地、人”三層主要從垂直的角度剖析和解決複雜問題。“天地人”三層可以把問題分為“低、中、高”三個層次。作為一種智慧,天地人三層之分,能開闊人們解決問題的思路,使我們能從更高的高度看待和解決問題。這樣就啟示我們:要解決一個問題,可以就問題產生層次解決問題,還可以站在比問題高的層次來解決低層次問題。可以說“天地人”三層之分充分包括了營銷戰略專家魏斯曼的思想。按照魏斯曼說法:問題的解決往往不在問題相鄰的層麵而在與之相高的層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