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拿嶽飛來說,他生於公元1103年,死於1142年,哲宗皇帝死於1100年,也就是說嶽飛現在都還沒有出世,指望不上。
難不成指望宋江、方臘等人不成?真實的宋江起義,規模遠沒有《水滸傳》中描寫的那麼大,充其量也就是一群被迫落草的倚仗地形優勢,小打小鬧地開展一些而已。
宋江起義的導火索主要是朝廷財政出現困難,官府為解燃眉之急,宣布將梁山水域全部收為公有,禁止平民百姓擅自打漁、采藕,違者將處重罰。
一些靠水吃水的漁民、農民就此斷了生計,於是揭竿而起,反抗官府的暴行,這便是曆史上真實的宋江起義的由來。
相傳起義軍在宋江等主要領導的指揮下,憑借梁山泊易守難攻的地形與官兵展開廝殺,對當時的朝廷一度形成了威懾。
直到後期,起義軍遭到朝廷正規部隊的鎮壓,損失慘重,而後,宋江不得不接受朝廷的招安,這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才算落下帷幕。
最早記敘水滸故事的作品,是《大宋宣和遺事》,它或出於元人,或為宋人舊本而元時又有增益。它所記載的水滸故事梗概,從楊誌賣刀殺人起,經智取生辰綱、宋江殺惜、九天玄女授天書,直到受招安平方臘止,順序和現在的《水滸傳》基本一致。
不過據曆史學家的推測,宋江上梁山泊也是1120年六月份以後的事情了,現在的宋江估摸還是個孩子。
至於方臘,又名方十三,生於1048年,現在估摸約是40左右,正值年富力強,相比宋江這軟腳蟹,趙奕對方臘的品性極為欣賞,所以對方臘的記憶才如此深刻。
方臘性情豪爽,深得人心,是浙西明教的教主。有較強的組織才能,自身又出身貧苦,所以能號召很多生活困苦的農民。
他於公元1120年秋率領教眾舉行起義,號稱聚眾百萬,攻占六州五十二縣,方臘自稱“聖公”,年號“永樂”,設置官吏將帥,建立了自己的政權。當時宋徽宗派童貫統西北精兵十餘萬南下鎮壓起義。
公元1121年四月,起義軍最後一個據點青溪梓桐洞被宋軍攻破,方臘父子等52名首領被俘。公元1121年八月,方臘被朝廷處死,反叛失敗。
方臘被處死後,歙縣和淳安的一些地方的人還是很敬重這位農民起義的領袖。為了紀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許多地名,後世還有地方叫“方臘洞”、“方臘寨”等等。
加之方臘手下的八大天王,更是威震江湖,名垂青史,分別是:
第一位,兵部尚書王寅:此人頗通文墨,有些謀略,被方臘加封做了文職,官爵是兵部尚書,管領兵權之事。王寅原本是歙州山裏石匠出身,慣使一條鋼槍,這條槍神出鬼沒,萬夫莫擋。坐下有寶馬良駒名喚轉山飛,這匹寶馬登山渡水,如行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