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過去,暖春的到來。春風喚醒了大千世界,春天的溫暖,向人們告示了一切的開端。
大地深處的樹根被雷聲喚醒,樹枝上的綠葉隨風而動,把根的尖頭伸向更深處,為生命的再次孕育做著準備。
這一切也許是生命的延繼,大自然的複醒。
靜都,祖國西邊的小縣城,在蹉跎歲月中,經曆著無數個春夏秋冬,迎接著一年又一年的開春,盛夏,悅秋和寧冬。
靜都縣城主道兩邊種植的柳樹,隨著春風的到來發生著發芽,出筍,柳樹成蔭的巨大變化。
這一切都是熬過寒冷的冬天,迎來溫暖的春天見證。
那柳樹枝子拋落在馬路邊的小道上,就為今天的生活忙碌著,為明天美好奮鬥的人們,做了清爽的天然屏障。
靜都,是祖國西部的一座美麗的縣城,
這座縣的西南邊,靜靜的流淌著一條河,那就是靜都河,是靜都縣城的命名的來源。
這條河從雪域高原起頭,由西向東靜靜地流去,流向那遙遠的東方,流向那太陽升起的地方…
靜都的太陽,靜都的白雲,靜都的小巷,靜都的人們與往常一樣重複著升起,飄波,蘇醒,忙碌曆程…
清晨,從柳樹上轉來的小鳥嘰嘰喳喳地叫聲,隨著這座小縣城蘇醒,伴著人們的腳步聲而逐漸的消失在那片天空中。
有人笑有人哭的世間演戲,同樣在這座縣城中演繹著一樣的人生不一樣的故事。
時間已過七點了,在靜都縣的一家小院內,一隻黑公雞在水泥地上積有的水上搗了兩嘴,抬起頭仰望著樹枝間射過來的陽光。
這隻黑公雞一會兒豎起頭,一會兒橫放頭仰望著陽光,在它的世界裏今天是晴天,在它的命運中它還活著。
這家小院就是幾年前,牧民定居政策落實後,由紅雁草原遷徙到靜都縣來定居的郝二娃家的小院。
這隻黑公雞或許代替了,原來郝二娃家的那條黃色大牧羊犬。
在黃色大牧羊犬與黑公雞的交潛中,也許裸露出一代人的生活的結束和又一代人生活的開始。
小院內種植了幾棵葡萄樹,蘋果樹,在小院的牆角有一個小棚,小棚內放著一公一母的兩隻羊,兩隻羊現在靜靜的躺在棚裏,輕輕呼出的呼吸,吹動著對方肩上的毛容。
小院內小花池邊上放的,那輛暫新的自行車在陽光的反射中發著光亮。
院內一位七旬老人,站在爐邊把剛燒開的開水,往暖瓶裏灌著,看來這座小院裏的目前的風景就是,五百多平方米的小院,小院內座落著一座環型的小花池,但是花池裏沒有種花,而是種著幾顆葡萄樹和數顆蘋果樹,黑公雞在蘋樹邊的花池邊上的水泥地板上,看著老人往暖瓶裏灌水。也許黑公雞心裏盼著,灌完水後為它喂食的美夢,那兩隻羊,輕輕的呼聲可以被人忽略了。
這位老人叫郝苟,今年七十餘歲,矮個子略胖身材,留著短平頭,頭發已全白了,在暖瓶裏灌水的動作中未含手抖的動,老人聽到了其兒子郝二娃的房間內的響起的電話聲音。
老人隻是聽到電話的響聲,電話響了兩下沒有聲音了。
老人心想,電話來的好,現在的年輕人應該有個晚睡早起的習慣。
接著老人聽到,兒子郝二娃用龍士語對話的聲音,老人不懂龍士語,老人隻管往暖瓶內灌著開水,灌滿一瓶,又換了一瓶。
電話的響聲鬧醒了,正在睡覺的郝二娃,郝二娃伸手接了電話
"喂,你好!是郝利家嗎?"電話內轉來了陌生的聲音。
"是的,你好!"郝二娃接電話的同時甩了甩手,看了看手表。
"我是梨園鐵路公安分處人事科江白科長,請問郝利在家嗎?"對方在電話內介紹自己說。
”你是……″郝二娃拿著電話柄好像聽錯了似的等候著對方的回答。
"我是梨園鐵路公安分處人事科江白科長,請問郝利在家嗎?"對方重複了一遍。
"郝利在家,他昨天晚上和朋友一起玩去了,回來的比較晚,他可能還沒有起床,請你等一下,我去叫他。"郝二娃努力用標準用龍士族語,放慢聲音彙報式的回答了。
"不用了,你是郝利的家人吧?,我有件重要的事通知你,你務必傳達給郝利本人。”電話內對方加重了語氣說。
"好好,我是郝利他哥哥,一定傳達給我弟弟。"郝二娃說。
"那太好了,那你務必通知到郝利,讓郝利六月二十日上午十點,也就是後天上午,到我們人事科報到,你聽清了嗎?"對方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