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時曾有湖心寺,後傾圮。明代有知府孫孟建“振鷺亭”,後改“清喜閣”,這是湖心亭的前身。
清雍正《西湖誌》卷九:“亭在全湖中心,舊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時,寺與塔俱毀。聶心湯《縣誌》稱:湖心寺外三塔,其中塔、南塔並廢,乃即北塔基建亭,名湖心亭。複於舊寺基重建德生堂,以放生之所。據此,則舊湖心寺乃今放生池,而今之湖心亭,乃三塔中北塔之基地。清康熙三十八年聖祖仁皇帝禦書‘靜觀萬類’四字,又於閣上禦書‘天然圖畫’額。雍正五年重加增葺。”《湖山便覽》卷三:“明萬曆四年按察僉事徐廷裸重建,額曰‘太虛一點’,司禮監孫隆疊石四周,廣其址,建喜清閣,但統稱曰‘湖心亭’。國朝重加葺治,左右翼以雕闌,上為層樓……”
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乾隆帝禦書“光澈中邊”額。
抗日戰爭杭州淪陷時,“喜清閣”樓屋舊址改建為“財神殿”。抗戰勝利後又改為“觀音大士殿”。1953年在觀音殿殿址上新建起一座重簷歇山琉璃瓦鋼砼方亭,即為“湖心亭”,是20世紀50年代建設西湖風景名勝中第一所庭園建築。1980年在亭的南端,刻置“繭二”太湖石碑一塊。
在湖心亭極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這在西湖十八景中被稱為“湖心平眺”。
蘭亭
蘭亭,位於浙江紹興西南關渚山下。
蘭亭曆史悠久,1600多年來,地址幾經變遷,現在的蘭亭是明朝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由郡守沈啟主持,從宋蘭亭遺址——天章寺遷移到此,期間幾經興廢。
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康熙禦筆《蘭亭集序》勒石,上覆以亭。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知府宋駿業主持重修。
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知縣伍士備,偕紳士吳壽昌、茹棻等籌資重修蘭亭、曲水流觴處、右軍祠等。
蘭亭因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而名揚四海,但對於蘭亭地址的說法,各地不一。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也僅僅說:“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究竟在會稽山山脈在何處?也並沒有確指。
酈道元在《水經注·浙江水注》說:“浙江東與蘭溪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號曰蘭亭,亦曰蘭上裏。太守王羲之、謝安兄弟,數往造焉。吳郡太守謝勳封蘭亭候,蓋取此亭以為封號也。太守王羲之移亭在水中。晉司空何無忌之臨也,起亭於山椒,極高盡眺矣,亭宇雖壞,基陛尚存。”這裏講的湖指鑒湖,蘭溪,即指蘭亭溪,但當時的鑒湖範圍很大,曾流域蘭渚山。從這則記載可知:蘭亭在晉宋時已數次遷移。
還有一些關於蘭亭的記載也讓我們猜測不斷,比如:
宋、元時曾有湖心寺,後傾圮。明代有知府孫孟建“振鷺亭”,後改“清喜閣”,這是湖心亭的前身。
清雍正《西湖誌》卷九:“亭在全湖中心,舊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時,寺與塔俱毀。聶心湯《縣誌》稱:湖心寺外三塔,其中塔、南塔並廢,乃即北塔基建亭,名湖心亭。複於舊寺基重建德生堂,以放生之所。據此,則舊湖心寺乃今放生池,而今之湖心亭,乃三塔中北塔之基地。清康熙三十八年聖祖仁皇帝禦書‘靜觀萬類’四字,又於閣上禦書‘天然圖畫’額。雍正五年重加增葺。”《湖山便覽》卷三:“明萬曆四年按察僉事徐廷裸重建,額曰‘太虛一點’,司禮監孫隆疊石四周,廣其址,建喜清閣,但統稱曰‘湖心亭’。國朝重加葺治,左右翼以雕闌,上為層樓……”
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乾隆帝禦書“光澈中邊”額。
抗日戰爭杭州淪陷時,“喜清閣”樓屋舊址改建為“財神殿”。抗戰勝利後又改為“觀音大士殿”。1953年在觀音殿殿址上新建起一座重簷歇山琉璃瓦鋼砼方亭,即為“湖心亭”,是20世紀50年代建設西湖風景名勝中第一所庭園建築。1980年在亭的南端,刻置“繭二”太湖石碑一塊。
在湖心亭極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這在西湖十八景中被稱為“湖心平眺”。
蘭亭
蘭亭,位於浙江紹興西南關渚山下。
蘭亭曆史悠久,1600多年來,地址幾經變遷,現在的蘭亭是明朝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由郡守沈啟主持,從宋蘭亭遺址——天章寺遷移到此,期間幾經興廢。
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康熙禦筆《蘭亭集序》勒石,上覆以亭。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知府宋駿業主持重修。
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知縣伍士備,偕紳士吳壽昌、茹棻等籌資重修蘭亭、曲水流觴處、右軍祠等。
蘭亭因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而名揚四海,但對於蘭亭地址的說法,各地不一。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也僅僅說:“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究竟在會稽山山脈在何處?也並沒有確指。
酈道元在《水經注·浙江水注》說:“浙江東與蘭溪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號曰蘭亭,亦曰蘭上裏。太守王羲之、謝安兄弟,數往造焉。吳郡太守謝勳封蘭亭候,蓋取此亭以為封號也。太守王羲之移亭在水中。晉司空何無忌之臨也,起亭於山椒,極高盡眺矣,亭宇雖壞,基陛尚存。”這裏講的湖指鑒湖,蘭溪,即指蘭亭溪,但當時的鑒湖範圍很大,曾流域蘭渚山。從這則記載可知:蘭亭在晉宋時已數次遷移。
還有一些關於蘭亭的記載也讓我們猜測不斷,比如:
《寰宇記》卷九十六,越州條目中引顧野王《輿地誌》曰:“山陰郭西有蘭渚,渚有蘭亭,王羲之謂曲水之勝境,製序於此。”可見蘭亭在湖中。
宋·葉廷珪《海錄碎事·地理下·陂澤門》卷三曰:“山陰縣西南有三十裏有蘭渚,渚有亭曰蘭亭羲之舊跡。”可見宋時,蘭亭也在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