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實驗(下)(1 / 3)

這個方法也可以用來除去紙上的紅、藍墨水等汙跡,但不適合於除去衣服上和紙上的藍黑墨水的汙跡。因為藍黑墨水的汙跡中除了含有藍色染料以外,還有三價鐵鹽,它不能與高錳酸鉀發生反應,而要用亞硫酸鈉等具有還原性的物質把它除去。

自己走路的杯子

實驗材料和用具:杯子一個、蠟燭、火柴、玻璃、兩本書、水

實驗步驟:

1.用一塊玻璃板,放在水裏浸一下。

2.玻璃一頭放在桌子上,另一頭用幾本書墊起來(高度約5厘米)。

3.拿一個玻璃杯,杯口沾些水,倒扣在玻璃板上。

4.用點燃的蠟燭去燒杯子的底部,玻璃杯會自己緩緩地向下走去。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當燭火燒杯底時,杯內的空氣漸漸變熱膨脹,要往外擠,但是,杯口是倒扣著的,又有一層水將杯口封閉,熱空氣跑不出來,隻能把杯子頂起一點兒,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就自己下滑了。

隱顯墨水

如果你想要用一種最簡單的方法寫一封“密信”,你最好使用氯化鈷製成的隱顯墨水,這個實驗需要你和朋友一起來完成。

先配一小瓶0.1摩br升的氯化鈷溶液,然後用蘸水鋼筆或毛筆在吸水性較好的白紙上寫好“密信”。氯化鈷的稀溶液是淺粉紅色的,所以把0.1摩br升的氯化鈷溶液寫在紙上,等紙幹了以後,幾乎看不出紙上有什麼顏色。

現在你就可以把這封“密信”寄給你的朋友了,當然信封不能用隱顯墨水寫,你還是用藍墨水寫為好,否則這封信就寄不到了。

你的朋友收到信後,根據你們事先約定的方法,把信紙拿出來,放在火爐上烘烤,或者把信紙放在酒精燈火焰上微熱一下,信紙上的CoCl2·6H2O即脫水變成藍色的CoCl2,上麵就顯出藍色的“密信”。

你的朋友在看完信以後,隻要往信紙上噴一點水霧,信紙上的藍字又會消失,仍然可以使信的內容保密起來。

黑色發麵

聽到“黑色發麵”這個名詞,你一定會感到奇怪。誰不知道發麵是黃白色的,哪裏來的“黑色發麵”呢?如果你不信,不麵的實驗就能馬上做一盆“黑色發麵”。

實驗材料和用具:蔗糖、燒杯、玻璃棒

實驗步驟:將10克蔗糖研細後,放在一隻50毫升燒杯中(也可以放在一隻玻璃瓶中),再在蔗糖中加幾滴水,用玻璃棒把研細的蔗糖調成糊狀,然後往燒杯中加入5毫升濃硫酸,立即用玻璃棒把它們攪勻,並把玻璃棒插在燒杯的中央。這時,可以看到“黑麵”開始“發”了,比起做白麵饅頭的發麵,“發”得快多了。不一會兒,在燒杯中就堆起了“黑色發麵”,它還帶一點甜味和焦味呢!也很像一隻“炭粉麵包”。

原來濃硫酸具有很強的吸水性,可以將很多有機化合物,如糖(C12H22O11)、纖維素(C6H16O6)n中的水吸掉,糖中的水分被吸去後,就變成了碳。

這個方法也可以用來除去紙上的紅、藍墨水等汙跡,但不適合於除去衣服上和紙上的藍黑墨水的汙跡。因為藍黑墨水的汙跡中除了含有藍色染料以外,還有三價鐵鹽,它不能與高錳酸鉀發生反應,而要用亞硫酸鈉等具有還原性的物質把它除去。

自己走路的杯子

實驗材料和用具:杯子一個、蠟燭、火柴、玻璃、兩本書、水

實驗步驟:

1.用一塊玻璃板,放在水裏浸一下。

2.玻璃一頭放在桌子上,另一頭用幾本書墊起來(高度約5厘米)。

3.拿一個玻璃杯,杯口沾些水,倒扣在玻璃板上。

4.用點燃的蠟燭去燒杯子的底部,玻璃杯會自己緩緩地向下走去。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當燭火燒杯底時,杯內的空氣漸漸變熱膨脹,要往外擠,但是,杯口是倒扣著的,又有一層水將杯口封閉,熱空氣跑不出來,隻能把杯子頂起一點兒,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就自己下滑了。

隱顯墨水

如果你想要用一種最簡單的方法寫一封“密信”,你最好使用氯化鈷製成的隱顯墨水,這個實驗需要你和朋友一起來完成。

先配一小瓶0.1摩br升的氯化鈷溶液,然後用蘸水鋼筆或毛筆在吸水性較好的白紙上寫好“密信”。氯化鈷的稀溶液是淺粉紅色的,所以把0.1摩br升的氯化鈷溶液寫在紙上,等紙幹了以後,幾乎看不出紙上有什麼顏色。

現在你就可以把這封“密信”寄給你的朋友了,當然信封不能用隱顯墨水寫,你還是用藍墨水寫為好,否則這封信就寄不到了。

你的朋友收到信後,根據你們事先約定的方法,把信紙拿出來,放在火爐上烘烤,或者把信紙放在酒精燈火焰上微熱一下,信紙上的CoCl2·6H2O即脫水變成藍色的CoCl2,上麵就顯出藍色的“密信”。

你的朋友在看完信以後,隻要往信紙上噴一點水霧,信紙上的藍字又會消失,仍然可以使信的內容保密起來。

黑色發麵

聽到“黑色發麵”這個名詞,你一定會感到奇怪。誰不知道發麵是黃白色的,哪裏來的“黑色發麵”呢?如果你不信,不麵的實驗就能馬上做一盆“黑色發麵”。

實驗材料和用具:蔗糖、燒杯、玻璃棒

實驗步驟:將10克蔗糖研細後,放在一隻50毫升燒杯中(也可以放在一隻玻璃瓶中),再在蔗糖中加幾滴水,用玻璃棒把研細的蔗糖調成糊狀,然後往燒杯中加入5毫升濃硫酸,立即用玻璃棒把它們攪勻,並把玻璃棒插在燒杯的中央。這時,可以看到“黑麵”開始“發”了,比起做白麵饅頭的發麵,“發”得快多了。不一會兒,在燒杯中就堆起了“黑色發麵”,它還帶一點甜味和焦味呢!也很像一隻“炭粉麵包”。

原來濃硫酸具有很強的吸水性,可以將很多有機化合物,如糖(C12H22O11)、纖維素(C6H16O6)n中的水吸掉,糖中的水分被吸去後,就變成了碳。

生成的一部分碳又和濃硫酸起作用。

這裏SO2、CO2和水蒸氣一直使碳的體積膨脹成為多孔性的“發麵”。這“黑色發麵”和普通發麵不同的地方是:普通發麵是澱粉通過酵母的作用,產生CO2把麵發起來的;而“黑麵”則是通過濃硫酸的強吸水性,由SO2、CO2和水蒸氣把“麵”發起來。“黑色發麵”雖然不能吃,但是通過這一實驗,增添了我們的知識,也不能算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