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棋形上來看,這裏黑棋在二路小尖是最佳應手,雖說被白棋接上失去了急戰地機會,但隨後黑棋三路尖起實質極大,白棋難以滿意。
你之要點,我之要點,所以白棋地正形應當是三路尖封。此時黑棋先衝一下再從二路連爬兩手和對方的退作交換,然後在下邊星位附近開拆,一方麵擴張右下黑陣,一方麵限製對方剛剛形成的外勢發揮作用,由於白棋的外勢上存在兩個斷點,本身並不是很厚,因此,這是黑棋比較容易把握的局麵。”王子明解說道。
“這個參考圖在對局的時候我也曾經考慮過,可是覺得白棋在這裏走厚之後,黑棋再想挑起戰鬥就更不容易了。”桑原秀吉說道。二路的小尖並不是很難看到,以他的實力當然不可能沒有想過,之所以看到了之後依然選擇實戰的招法,當然是有他自己的想法。
“嗬,你這麼想當然是有道理地。可是你有沒有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一下現在的情況?如果你是曹宰賢,有了這樣一道說強不強,說弱不弱的外勢,而雙方陣勢消漲的要點又被對方先行占領時你會怎麼做?中腹圍空,走大模樣?嗬,雖說這也是一種選擇,但曹宰賢不是武宮正樹,他的棋風也不是喜歡那種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的人,而且單純用外勢圍空是效率最低的辦法,所以可能性不大;互相圍空打陣地戰?戰略要點已經被對方搶先占到,這麼走下去等於將主動權拱手讓出,隻會越走越困難。所以,曹宰賢可能會比你更急於挑起戰鬥,隻有發生了大規模的戰鬥,白棋左邊的這道外勢才能發揮出作用。這不是同樣可以達到你賽前製定的主動求戰的效果?
在《孫子兵法》中的虛實篇中寫道: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饑之,安能動之。
想要戰鬥,並不是隻有四處出擊,到處挑釁才能做到。很多情況下,看似平淡的招法反而更容易達到目的。
‘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製流,兵因敵而製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
賽前製定方針是對的,所謂不打無準備之仗,但在實戰當中,應當依據棋局的具體情況不斷進行調整,一切都以是否能把握住棋局的主動權為最重要的原則,而不能抱著賽前製定的計劃死不鬆手,否則的話,就會象刻舟求劍中的那位書生一樣,不知船的位置已經改變,卻還按照船上刻下的痕跡找劍,結果當然是一無所獲了。”王子明微笑著說道。
手機問:httpp電腦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