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長篇大論(2 / 2)

就棋的風格,流派而言,並沒有高低上下之分,任何一種風格隻要發揮到了極致便能成為頂尖棋士。

但圍棋終究是易學難精的技藝,棋道之博大精深遠不是人們所能想象的,被人們所發現掌握的隻不過是浮出水麵的冰山一角。

相對於本格保守的日本棋手和受日本風格影響極大的中國棋手,韓國棋手更習慣於在未知的領域中和對手進行無法預測的拚鬥,那種無拘無束,無依可循的招法於實戰之中往往能起到意料之外的戰果。所以,韓國棋手在崛起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裏幾乎把持了所有的世界大賽冠軍。這種現象直到中日兩國新一代棋手成長起來並將韓國棋風溶彙貫通之後才有所改觀。

到了今天,隨著現代傳媒的發達,網絡技術的普及,新奇的招法能起到作用越來越小。韓國流已經不再神秘,殺傷力也和從前不可同日而語,但韓國流的精髓:目標第一,實戰第一卻早被眾多的職業高手所接受。

總體而言,韓國棋手普遍注重局部作戰,對定式和布局的研究極為深入,講求棋子的最高效率,對對方棋型的弱點非常敏感,優勢時不保守,劣勢時擅長創造機會。

這個樸東堯雖然實力有限,但從點入三三把棋局導入雙方難以把握局麵這一手上來看,他已經領悟到了韓國流的真締,在實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這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戰法殺傷力很強,你覺得別扭也很正常。不用擔心,以後我可以多模擬一下韓國棋手的招法,見多了你也就習慣了。”王子明一通長篇大論之後才回答了李紫芸的問題。

“沒搞錯吧!我現在真的懷疑你是不是棋院的棋史專家,怎麼會對韓國圍棋的曆史那麼清楚?我們老師也不過隻知道韓國剛崛起開始那幾位高手的師承關係,再深一點就含含糊糊了,說,你以前倒底是做什麼的?”沒想到一個簡單問題就引出如此一篇大論的李紫芸吃驚地問道,對上個世紀棋史有興趣的人少之又少,不是專業人氏很難想象有人會對這個有研究。

“做什麼的?還不是搞翻譯。對棋史有研究有什麼可奇怪的,現在你到西單圖書大廈去還能買到《韓國圍棋七十年》,那本書就是我翻譯的。”王子明一臉平靜地說道,現代的棋手越來越功利,境界,求道,修身養性成為次要,這些對實戰沒有多大用處的東西年青棋手能聽說過就已經不錯了。

“剛才你說你能模擬韓國流,是不是真的。你的棋風可一點和韓國流沾不到邊呀。”李紫茵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

“一理通百理通,隻要理解了一種流派的本質思想,走出具體的招法就簡單的多了。再說,不喜歡韓國流又不等於不擅長韓國流,做為一個專業的圍棋書籍翻譯工作者,我對日本,韓國圍棋了解是你們無法想象的。”

“光說不練假把式,先擺一盤試試。”李紫芸把小棋盤上的棋子一抹說道。

“嗬嗬,現在我是不會和你們下的,韓國流殺性太強,輸得太慘會影響到你們的自信心。等回北京之後咱們專門抽出兩天來,那個時候你就知道什麼才叫真正的韓流。”王子明笑道,按韓國流的棋風來下正麵搏殺是少不了的,以雙方的實力差那結果隻能以慘不忍睹來形容,在大賽期間這可不是什麼好事。(以上部分內榮摘錄於《圍棋天地》2005.18期之‘一棋知幽玄’及湖北人民出版社《曹薰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