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一個節奏很快的城市,身處的行業與周圍優秀的同事,更令我手足無措。
大部分人以為讀會計、金融學科的學生,一定能夠做好理財。可實際上,有很多像我一樣在會計師事務所、銀行工作的人,壓根兒就沒有思考過“自己怎麼理財”這個問題。
工作中,雖然天天和錢打交道,但是我們隻把理財當作工作,很少能夠將理財與自己的生活建立息息相關的聯係,尤其是工作前幾年,更容易陷入糾結數字本身的怪圈。於是,我開始閱讀有關理財的書籍,開始學習並嚐試理財。
很多人在講理財的時候,通常會提到一個詞,叫“財務自由”。大家還會把它自動轉化成一個問題:“我們得有多少錢,才能實現財務自由?”
胡潤最新的報告認為,財務自由的門檻,一線城市是2.9億元,二線城市是1.7億元。
我把這樣的數字稱為“刻舟求劍式”的財務自由,除了給我們更多的焦慮以外,無法指導我們做任何改變。
真正的安定,是擁有對於金錢的把控力。當我們建立起一套適合自己的思維邏輯係統,能夠將金錢、智慧、經驗、人脈等因素綜合起來加以活用時,才會真正體會自由。
所以,我們要講的好好賺錢,指的是理財。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建立屬於自己的理財邏輯係統,通過打理我們的財務,實現被動收入,走上真正的好好賺錢之路。
投資大師查理·芒格說過這樣一段話:
當走到人生的某一個階段時,我決心成為一個富有之人。這並不是因為我愛錢,而是為了追求那種獨立自主的感覺。我喜歡能夠自由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受他人意誌左右。
理財等於節約、省錢嗎
提到理財,不知道第一個映入你的腦海的概念是什麼。
我看過泰國的一則廣告。一個小男孩看了宇航員登月的電視新聞,內心對天文產生了強烈的憧憬。因此他的夢想就是買一台天文望遠鏡,然而望遠鏡價格不菲,需要2500泰銖。這對於一個小學生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於是小男孩開始了艱難的存錢之旅。他需要抵禦同學們吃冰激淩的誘惑,克製住自己買玩具的欲望,每天隻吃鹹蛋與白飯。他每天抱著存錢罐睡去,夢中的他,當上了宇航員,登上了月球。
聰明的讀者,你們猜到結局了嗎?你們是不是以為,小男孩通過省錢,最終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獎賞?
你錯了。廣告的結局是,小男孩終於存夠了2500泰銖,他激動地跑到商店購買夢寐以求的望遠鏡。然後,廣告畫麵在觀眾的猝不及防中伸出一隻手,把望遠鏡的價格從2500泰銖改為3500泰銖。
貨幣每天都在貶值,僅僅存錢是不夠的,讓你的財務增長突破過往的限製,從現在開始投資吧!
為什麼貨幣越來越貶值?這就涉及通貨膨脹的概念。
上海是一個節奏很快的城市,身處的行業與周圍優秀的同事,更令我手足無措。
大部分人以為讀會計、金融學科的學生,一定能夠做好理財。可實際上,有很多像我一樣在會計師事務所、銀行工作的人,壓根兒就沒有思考過“自己怎麼理財”這個問題。
工作中,雖然天天和錢打交道,但是我們隻把理財當作工作,很少能夠將理財與自己的生活建立息息相關的聯係,尤其是工作前幾年,更容易陷入糾結數字本身的怪圈。於是,我開始閱讀有關理財的書籍,開始學習並嚐試理財。
很多人在講理財的時候,通常會提到一個詞,叫“財務自由”。大家還會把它自動轉化成一個問題:“我們得有多少錢,才能實現財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