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是如何複國的?

魯哀公四年(公元前491年)的一天,越國國君勾踐坐在用柴草鋪成的地鋪上。他的目光久久地凝視著懸在房梁上的苦膽,說不盡的恥辱、悔恨纏繞在心頭,那一幕幕難以回首的往事映入眼簾。

那還是3年以前,勾踐拒不聽從謀臣範蠡等人的勸告,貿然率軍與宿敵吳國打仗。結果,強大的吳國打敗了越國,勾踐帶著僅剩下的5000殘兵退守都城會稽(今浙江紹興),吳王夫差乘勝窮追,把會稽圍得水泄不通,並斷糧斷草,打算徹底消滅越國。

麵對強敵,勾踐束手無策,欲守無望,欲攻無能,眼看越國敗局已定,勾踐隻得派大臣文種前去求和。盛氣淩人的吳王夫差對使臣說:“講和可以,但勾踐必須當我的臣下,跟我上吳國去,伺候我。”說罷,他仰頭大笑起來。可憐的勾踐無可奈何,隻得委曲求全,答應了這“稱臣為奴”的屈辱條件。他帶著夫人和範蠡跟夫差到了吳國,越國從此變成了吳國的屬國。

勾踐到吳國後,就住在石頭小屋裏,給夫差養馬,範蠡也做了他的奴仆。夫差每次坐車出去,勾踐總給他拉馬,吳國人看見了都說:“瞧!這馬夫是勾踐。”勾踐隻當沒聽見,任人取笑。

一晃3年過去了,勾踐嚐夠了做奴仆的艱難,受盡了恥辱,但他為了將來報仇雪恥,仍舊十分小心地伺候吳王,養馬、牽車,叫幹啥就幹啥,真是百依百順。一次,吳王夫差生病,臥床不起,勾踐主動前來服侍,甚至連夫差拉的屎,他都要掀開馬桶看看、聞聞。夫差見他如此殷勤、孝順,以為他早已無心複國,於是,就在公元前491年把他放回越國去了。

勾踐回國後,立誌發憤圖強,報仇複國。他唯恐自己貪圖安逸,消磨了報仇雪恥的誌氣,就給自己安排了一個簡樸的生活環境。他撤掉舒適的床鋪,換上用柴草鋪成的地鋪,枕戈而臥,他還在室內掛上一隻苦膽,每天出入坐臥都要看看它,吃飯時還要舔一口苦膽,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能忘了3年馬夫生活的恥辱,不能淡化發憤圖強的意誌。越王勾踐的這段生活,就是後人常講的“臥薪嚐膽”的故事。

懷著強烈的報仇欲望,勾踐在越國采取了一係列治國、安民、強兵的措施。凡有才能的人,他都委以重任,派文種管理國家政務,讓範蠡管理國家軍事。他大力發展生產,積聚糧草,獎勵生育,減輕刑罰,薄收賦稅,重振軍隊,加強兵力,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艱苦奮鬥,越國終於糧足兵壯,國力強大起來。

與此同時,吳王夫差卻窮兵黷武,一心要爭奪霸主。公元前482年,吳王率大軍北上攻打齊國,勾踐見吳國國內空虛,乘機率軍伐吳,一舉攻克吳都城姑蘇(今江蘇蘇州),殺死吳國太子。夫差聽到消息後,急忙帶兵回國,並派人向勾踐求和。勾踐估計吳國還有一定實力,不可能馬上滅掉它,就答應了夫差的請求。

越王勾踐是如何複國的?

魯哀公四年(公元前491年)的一天,越國國君勾踐坐在用柴草鋪成的地鋪上。他的目光久久地凝視著懸在房梁上的苦膽,說不盡的恥辱、悔恨纏繞在心頭,那一幕幕難以回首的往事映入眼簾。

那還是3年以前,勾踐拒不聽從謀臣範蠡等人的勸告,貿然率軍與宿敵吳國打仗。結果,強大的吳國打敗了越國,勾踐帶著僅剩下的5000殘兵退守都城會稽(今浙江紹興),吳王夫差乘勝窮追,把會稽圍得水泄不通,並斷糧斷草,打算徹底消滅越國。

麵對強敵,勾踐束手無策,欲守無望,欲攻無能,眼看越國敗局已定,勾踐隻得派大臣文種前去求和。盛氣淩人的吳王夫差對使臣說:“講和可以,但勾踐必須當我的臣下,跟我上吳國去,伺候我。”說罷,他仰頭大笑起來。可憐的勾踐無可奈何,隻得委曲求全,答應了這“稱臣為奴”的屈辱條件。他帶著夫人和範蠡跟夫差到了吳國,越國從此變成了吳國的屬國。

勾踐到吳國後,就住在石頭小屋裏,給夫差養馬,範蠡也做了他的奴仆。夫差每次坐車出去,勾踐總給他拉馬,吳國人看見了都說:“瞧!這馬夫是勾踐。”勾踐隻當沒聽見,任人取笑。

一晃3年過去了,勾踐嚐夠了做奴仆的艱難,受盡了恥辱,但他為了將來報仇雪恥,仍舊十分小心地伺候吳王,養馬、牽車,叫幹啥就幹啥,真是百依百順。一次,吳王夫差生病,臥床不起,勾踐主動前來服侍,甚至連夫差拉的屎,他都要掀開馬桶看看、聞聞。夫差見他如此殷勤、孝順,以為他早已無心複國,於是,就在公元前491年把他放回越國去了。

勾踐回國後,立誌發憤圖強,報仇複國。他唯恐自己貪圖安逸,消磨了報仇雪恥的誌氣,就給自己安排了一個簡樸的生活環境。他撤掉舒適的床鋪,換上用柴草鋪成的地鋪,枕戈而臥,他還在室內掛上一隻苦膽,每天出入坐臥都要看看它,吃飯時還要舔一口苦膽,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能忘了3年馬夫生活的恥辱,不能淡化發憤圖強的意誌。越王勾踐的這段生活,就是後人常講的“臥薪嚐膽”的故事。

懷著強烈的報仇欲望,勾踐在越國采取了一係列治國、安民、強兵的措施。凡有才能的人,他都委以重任,派文種管理國家政務,讓範蠡管理國家軍事。他大力發展生產,積聚糧草,獎勵生育,減輕刑罰,薄收賦稅,重振軍隊,加強兵力,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艱苦奮鬥,越國終於糧足兵壯,國力強大起來。

與此同時,吳王夫差卻窮兵黷武,一心要爭奪霸主。公元前482年,吳王率大軍北上攻打齊國,勾踐見吳國國內空虛,乘機率軍伐吳,一舉攻克吳都城姑蘇(今江蘇蘇州),殺死吳國太子。夫差聽到消息後,急忙帶兵回國,並派人向勾踐求和。勾踐估計吳國還有一定實力,不可能馬上滅掉它,就答應了夫差的請求。

又過了10年,即公元前473年,勾踐帶著範蠡、文種再次率軍進攻吳國。這時吳國由於連年用兵,已經民窮財盡,軍隊實力也大大削弱了。在越國軍隊的強大進攻麵前,吳軍屢戰屢敗,紛紛投降,勾踐率軍直入姑蘇城,夫差見大勢已去,連聲歎道:“悔不該當初放了勾踐!”說罷,他拔劍自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