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一種破壞力很大的自然災害,對人類生命和財產安全構成極大威脅,為群災之首。地震災害會造成建築物的破壞和倒塌、地裂、道路破壞,還會引起火災、水災、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甚至會在震後出現瘟疫、霍亂的大規模暴發。地震還會對震區的人們造成身體和心理上的持久傷害,對他們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產生嚴重的影響,這種影響甚至可能長達一生。

由於地震會造成如此大的破壞,對人們身心健康的影響如此顯著,因此一直以來,如何應對地震的問題就成為人們關注和研究的焦點,尤其是地震中的自救與互救被認為是人們減輕地震傷害的一條有效途徑。

地震中的自救與互救,其含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地震自救與互救是指正在發生地震的過程中和地震發生後的短暫時間裏,震區的人們如何進行自我救助和對他人進行救援的行動;廣義的地震自救與互救,則是指人們為了減少地震中生命的傷亡和財產的損失,在震前所進行的地震知識的學習和所作的防震準備,在震時和震後短時內的自我救助和對他人的救援,在震後較長時間裏持續進行的身體和心理的長期自救與互救。本書是從地震自救與互救的廣義含義出發而進行闡述的。

地震的突發性,以及人類在地震預報上的水平有限,決定了人們隨時都要做好防震的準備。我們知道,地震的破壞力是巨大的,尤其是破壞性地震,會有很大的震感範圍和破壞範圍,所以對於我們來說,無論是處於地震易發區,還是處於非地震易發區,都應該提高警惕,做足防震的準備,這樣才能在突然降臨的地震災害中實現自救與互救。

在地震發生以後,政府主導的救援工作對於挽救受災群眾的生命起著關鍵作用。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在政府組織的救援活動開始之前,受災群眾就應該迅速地展開自救與互救。在地震發生以後的短暫時間裏,盡快地實現自我脫險和對別人施救,是減小生命傷亡的不二選擇。震時的鎮靜、果斷、堅強對於保全自己的性命尤為重要。震後短時的快速反應、科學行動、高效處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救人的效率。

地震對人們的身心影響持續久遠,因此地震後的自救與互救就有其長期性的特點。地震中身體受傷的災區群眾需要經過精心的治療和嗬護才能康複,地震中產生心理困擾的人們也需要長期的心理自救或是通過專門的心理治療才能好轉。震後做好各種病疫的預防工作,才能避免疾疫的蔓延流行,對於震後出現的疾病,則要有針對性的治療,才能算是在完整意義上實現了自救與互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