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石與毒石(1 / 1)

200多年前,歐洲一位地質學家在野外考察時,用水壺燒開水解渴。點燃篝火,他想趁此機會小憩一會兒,但沒過多久,壺裏的水已沸騰了。當他喝水時,發覺水還沒開。奇怪的是當他重又把壺放在火上時,水立刻又沸騰起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仔細察看後,他終於發現了一小塊白色石頭。正是這塊石頭在加熱時放出大量汽泡,造成沸騰的假象。

沸石的奧秘在科學儀器的檢測下終於露出了其“廬山真麵目”。它的晶體非常細小,隻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它是無數沸石晶體構成的集合體。晶體的形狀也各不相同,每個晶體的內部有大小均勻的孔穴與孔道,可想而知,構成晶體的孔穴和孔道當然就更小了。孔穴被孔道連通,形成了非常整齊的孔穴孔道網。在孔穴和孔道中,常常有水和鎂、鉀、鈣等物質,受熱或遇上幹燥環境,水汽就會冒出來。

有的石頭會冒水汽,而有的石頭居然有毒。1986年8月,非洲馬裏共和國的一個地質勘探隊正在亞名山進行勘探。挖著挖著,猛然覺得下麵硬硬的,好像有什麼異常物體,急於挖到“寶”的他們,不辭辛勞地幹了起來。很快,一塊美麗的大石頭呈現在他們麵前。石頭的上部呈藍色,下部呈金黃色,形狀就像雞蛋一樣,大約重5噸。他們還未來得及分享“勝利”的喜悅,就已感覺到手腳麻木,視線模糊,接著發出痛苦的呻吟。不久,他們被送到了醫院,雖經醫務人員奮力搶救,還是因中毒過深而未能逃出死神的魔爪。他們為什麼會中毒呢?

進一步的研究終於讓事實水落石出,原來毒氣來自那“可惡”的美麗的大石頭,這就是“馬裏毒石”。岩漿從地下上升的過程中,常常伴隨著大量氣體,其中有一部分是毒氣。岩漿在凝結成岩石的過程中,氣體大都從岩漿中揮發出來了,但也有的氣體很難揮發出來。這樣的話,不容易揮發的氣體,例如毒氣,就會停留在石頭裏。勘探隊員在挖“寶”的時候,石頭由於被移動而釋放出毒氣,使他們在不經意間中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