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全球生產訂單協議(1 / 2)

華夏反重力飛行器一直是國際社會所關注的焦點,而焦點中的焦點當然是反重力在軍事層麵上的應用。

據國際軍事觀察員對反重力戰機的持續分析,華夏一個六架的反重力戰機編隊足以應對任何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

反重力飛行器所蘊含的科技含量並不包括地球已知的科技理論體係。這就很值得推敲了,是什麼使華夏科技出現如此跨越式的發展?

這就好比我還在玩蒸汽動力你卻在玩電氣動力一樣的跨代發展,同一起跑線,落後的不是科研實力,而是科技理論的瓶頸。

從機械化時代的工業1.0到電氣時代的2.0,從信息化的工業3.0再到智能化的4.0,華夏的後來者居上令國際上許多社科研究人員迷惑,是什麼力量推動了華夏大跨步的崛起?

要知道幾十年前華夏可是農業型大國,不但戰後百廢待興,而且人口眾多經濟落後,工業水平簡直和小孩子玩泥巴一樣差不多,如今崛起的華夏已令全球眾多國家仰息興歎!

大部分國家聯合起來向華夏發出了深切呼籲,希望華夏為了全人類的發展,改善地球生產生活水平,各種高格局各格調的頌揚,就是希望華夏放開反重力飛行器的出口。

華夏先是根據月球發展調查報告,衡量了月球計劃的完成度與產業布局後思量再三終於還是決定放開出口。

放開出口的隻限於民用版的反重力運輸機。華夏四大反重力飛行器生產商華夏航天、奉天航空、成渝重工、盤古星空在華夏的牽頭下開了一個碰頭會,簽訂了產業同盟協議。

協議製定了戰略攻守同盟框架,首先是技術條例上不允許任何零部件與技術出口,隻能出口整機,每個公司生產的所有零部件都編碼納入數據庫可溯可查管理。

價格協議則以內銷型售價25億華幣,出口型售價200億華幣為基礎售價。售後服務則以統一標準協議。

碰頭會中的反重力運輸機出口協議,半年內每家公司隻有兩架運輸機的出口配額,再半年後增長為四架,直至利潤最大化後不再配額出口。

全球上所剩的125個國家爭奪半年內的八架反重力運輸機可想有多激烈,小國根本連上桌的資格都沒有,真正能參與競價的隻有40多個國家。

因為出售反重力運輸機不限非月合組織成員國,所以每個國家都由部長級帶領的高規格代表團前來華夏洽談業務。尤其日本、印度、英國、美國和俄羅斯對反重力運輸機誌在必得。

動則幾百上千億的華幣外彙儲備基本很少國家拿得出來,在各個代表團來華夏的途中,各國財政、商務、貿易部門就在想盡辦法籌集華幣。

一時間世界上的貿易增長量成井噴態勢,許多國家都采用產品傾銷的政策向華夏出口大量商品,收集華夏市場上的一切華夏貨幣。

華夏普通民眾就開始納悶了,華幣怎麼突然這麼值錢。前段時間的意大利奢侈品巧克力100克裝的需要100元華幣,現在隻需要60元。

華夏考慮到華幣存量或許難以支持這樣規模的交易,決定像以往發達國家一樣,給全民發錢,國外產品的傾銷又很好的抵消了國內貨幣增發帶來的通縮。

華夏向每名有合法證件的華夏民眾和移民科學家每人都發放了一萬華幣。向永久居住的普通移民發放了五千華幣。這一動作讓前段時間並入華夏版圖的民眾非常感動,華夏並沒有忘記我們。

不要小看一萬元華幣不多,以華夏現今15億的人口體量那就是15萬億華幣。而華夏在冰河期災後的經濟恢複中全民年生產總值才堪堪突破17萬億華幣。

反重力運輸機都還沒售出呢。華夏經濟以發動機的購買力立即對世界經濟注入了強勁的動力與活力,華夏傑出的經濟增長貢獻甚至被認定是災後的一個經濟奇跡。

滬申市基地,是華夏滬杭甬大灣區核心基地,也是災前的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雖然冰河期災難讓整個城市回天再造,但華夏的基地建設方案還是保留了城市多數建築。

為了展示反重力運輸機的優越性能與獲得國際上的工程訂單,華夏調集了所有民用反重力運輸機加裝座椅,多架次的去把與會代表接到了滬申基地外的大型停機坪,再轉乘地下高鐵抵達基地會場。

體驗過反重力運輸機的各國代表被接待人員的介紹忽悠得腦瓜子嗡嗡的。這麼小的運輸機載重量達到5000噸是什麼概念?說明反重力的技術的強大。

根據華夏以往的裝備研發理念基本都是研製一代,裝備一代,設計一代。各國代表都肯定華夏拿來出口的一定是閹割版,可就是閹割版的都甩開火箭運輸效率與載重上幾個地月距離。

乘坐的地下高鐵也令各國代表耳目一新的看到了與自己不一樣的出行生活方式。因為據眾多科學家的研究,地球冰河期的狀態或許將延續幾千年。

反重力運輸機訂單配額開始進入競價拍賣階段。懷揣著各國航天夢的代表們手心都捏了一把汗,希望華夏不要太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