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宋朝有位偉大的詩人叫蘇東坡。蘇東坡在遊覽廬山的時候,寫了一首非常出名的詩。他在詩中寫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固然,對“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廬山而言,人實在太渺小了,著實不能夠真切地認識廬山。廬山對於人類來說尚且如此,那麼地球呢?雖然,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地球的懷抱裏,但是我們對地球的認識有多少呢?地球是怎麼形成的?地球有多少寶藏?我們為什麼會生活在地球上……
很多青少年朋友對這些問題非常感興趣,也都思考過這些問題。或許,許多青少年朋友已經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找到了答案。不過,更多的青少年朋友可能還沉浸在深深的迷惑和不解之中。即便是已經找到答案的青少年朋友,也可能因為資料的零散而得不到係統的知識。
有鑒於此,我們組織編寫了這本《地球的寶藏》。我們在這本書裏係統地解釋了地球的成因、生命的起源等問題,並重點介紹了地球上蘊藏的無盡的寶藏。
地球的成因及生命起源和地球上蘊藏的寶藏有什麼關係呢?我們為什麼要把它們安排在一本書裏介紹呢?這是因為地球上的寶藏大多是在地球形成和演變的過程中形成。沒有地球的形成和演變,自然就沒有這些寶藏的存在。生命的起源和進化對地球上寶藏的形成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而且有些生命本身就是地球上珍貴的寶藏之一,如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肺”的森林。
不過,生命的起源和進化與地球寶藏最重要的關係並不在此。其實,地球上盡管蘊藏著無盡的礦產、豐富的水資源……但是這些資源隻有在生命,尤其是人類出現之後,才能被稱為寶藏。沒有人類,這些“寶藏”便失去了意義。
但是,人類出現以後,也給地球上豐富的水資源和無盡的礦產帶來了負麵影響。這種影響在工業革命以後顯現得尤為突出。工業革命以後,隨著蒸汽機的普及,生產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於是,人們所需的煤炭、鐵礦石、木材、石油等資源越來越多,人們向地球索取的也越來越多。在這種無節製索取之下,很多資源麵臨著枯竭的危險或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人類自身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麵對困境,人們才意識到地球上的寶藏也需要嗬護,也需要在利用的同時,加以節約。對地球上的各種寶藏來說,人類的覺醒是最大福音。我們也希望廣大青少年朋友在閱讀本書的時候,帶著這種“嗬護”去看待地球上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