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 60歲
《精神分析引論》出版。
1920年 64歲
9月,在海牙召開第六屆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著《超越快樂原則》。
1923年 67歲
4月,患上口腔癌,做首次手術。發表《自我與伊德》,提出新的人格理論。
1925年 69歲
撰寫《自傳》。在洪堡召開第九屆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
1926年 70歲
奧地利官方在弗洛伊德70歲壽辰時,首次通過廣播介紹弗洛伊德的生平。
1927年 71歲
出版《幻覺的未來》。在因斯布魯克召開第十屆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
1929年 73歲
《文明及其不滿》出版。在牛津召開第十一屆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
1930年 74歲
榮獲歌德文學獎,因健康等原因,由女兒安娜前往法蘭克福參加授獎儀式。
1932年 76歲
著《精神分析引論新編》。在威斯巴頓召開第十二屆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
1935年 79歲
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通訊會員。
1938年 82歲
6月,在恩斯特·鍾士等人幫助下克服重重障礙,離開維也納前往英國倫敦。9月,接受最後一次手術治療。
1939年 83歲
3月,《摩西與神教》出版。9月23日,在倫敦去世。
1916年 60歲
《精神分析引論》出版。
1920年 64歲
9月,在海牙召開第六屆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著《超越快樂原則》。
1923年 67歲
4月,患上口腔癌,做首次手術。發表《自我與伊德》,提出新的人格理論。
1925年 69歲
撰寫《自傳》。在洪堡召開第九屆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
1926年 70歲
奧地利官方在弗洛伊德70歲壽辰時,首次通過廣播介紹弗洛伊德的生平。
1927年 71歲
出版《幻覺的未來》。在因斯布魯克召開第十屆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
1929年 73歲
《文明及其不滿》出版。在牛津召開第十一屆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
1930年 74歲
榮獲歌德文學獎,因健康等原因,由女兒安娜前往法蘭克福參加授獎儀式。
1932年 76歲
著《精神分析引論新編》。在威斯巴頓召開第十二屆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
1935年 79歲
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通訊會員。
1938年 82歲
6月,在恩斯特·鍾士等人幫助下克服重重障礙,離開維也納前往英國倫敦。9月,接受最後一次手術治療。
1939年 83歲
3月,《摩西與神教》出版。9月23日,在倫敦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