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略,就是“計謀策略”,是矛盾雙方最大限度地運用精神力量和物質力量以實現各自預期目的與效果的藝術。它最早出自《三國誌·魏書·明帝紀》“遣詣懿軍,進同謀略,退為輔佐”。從此,“謀略”一詞在我國的曆史文化長河中,占據了重要地位。
謀略是無處不在的,也是共通的智慧,它幫助人們克服困難,有效解決問題,推動文明進步,改變曆史進程,以最小的代價爭取更大的效益。對於國家和民族而言,謀略關係到國家安危、民族存亡;對於戰爭來說,誰謀略勝出一籌,誰就能贏得最終勝利;對於商人和企業,謀略影響公司的興衰成敗;對於一個人的一生,謀略甚至可以改變命運前途。
“軍事謀略”和“兵家智慧”作為傳統謀略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富於啟迪和實用價值的一種理性智慧。它是為了勝利,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強者之音。在戰場上,“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隻要能夠戰勝對手,無論使用什麼手段、方式都是可以的,所以很多時候為了達到最終的勝利,僅僅靠刀光劍影的拚殺是不行的,更多的是計謀的較量,智慧的交鋒。軍事謀略,在社會生活中也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被廣泛借鑒和運用到生活的方方麵麵,大到國家文化精神,小到百姓言談舉止,上至帝王將相的你爭我奪,下至普通布衣的人倫日用,可以說都有深深的兵家智謀的烙印。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生活就是戰場,生存就是打仗”,不拘一格的兵家智慧恰好給我們提供了參考的範本和思考的空間,那些精妙的思維方式,對於打破陳舊、呆滯的思維定勢,提升本身的“戰鬥”資本,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可以說,每個人從不同的角度都能夠找到自己立身處世、搏擊風雨、應變萬千的準則,這可能也是軍事謀略吸引大眾的魅力所在吧。作為生長在新世紀的青少年朋友們,更應該多多接觸這些謀略,對啟迪智慧、開闊思路、益智身心都是很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