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我體驗這個世界的方式應該與你一樣(1 / 3)

我一直認為,商業的一部分其實就是藝術。如果讓我具體描述這種藝術的獨特之處,我會說它是一種調節藝術。在我心裏,市場營銷人員必須要邁出這一步:市場營銷人員必須能夠確定我們的需求維度——當然要留心我們想要什麼,同時也要注意到我們不想要什麼。沒錯,我們的需求確實是無止境的,但這種需求肯定會表現出一定的“輪廓”,而現在的商界缺乏的正是對我們的這種需求“輪廓”的敏感度。如今的消費文化早已過了這個階段:傳統市場營銷人員提供的豐富產品——全是一些相似的,讓人感到難以選擇的花哨產品——總會讓我們感到心動。然而,迄今為止……你隻需隨便走進一家商店,就能意識到商家並不了解這個事實。

10年前,產品營銷界就像當時的搖滾樂壇一樣,都崇尚浮誇。當時的搖滾樂壇盛行的就是誇張表達,而缺乏原創則算不上什麼大事。搖滾樂手隻要記得一些旋律可預測的和弦,再配上一個吸引人眼球的合唱團,在舞台上充滿自信、熱情洋溢、活力四射地演出,就可以吸引觀眾。這其中的訣竅就是要大聲唱,要多唱,要勇敢地唱,偶爾的欺騙不會傷害任何人。如今的市場營銷就像20世紀80年代的重金屬搖滾樂隊一樣,空洞無物。很多能吸引聽眾的商界大師都明白,在這個消費趨向理性的時代裏,虛張聲勢未必能帶來好的效果,複製也絕不會生產出最佳產品。

我之所以會撰寫本書,是因為我相信,如今大多數人所追尋的是一種更能與之產生共鳴的聲音,一種更有意義的聲音,一種能從心底裏感受到的不同的震顫。這正是本書要探討的:這是一本探尋追求差異化對一個企業有何意義的書。

因此我在這個處處雷同的世界裏開始探索不同。我要找出那些局外人,那些異類,還有那些提倡打破舊習的人——拒絕遵循那些已經被人們熟練掌握的商業規則,去探尋更冒險的方法的玩家。他們喜歡即興創作,喜歡實驗,能創立新品牌,生產新產品,即使是那些對過多產品感到膩煩、精疲力竭的人,也能對這些品牌或產品產生非常強烈的、真實的共鳴。

在這個過程中,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專業商務人士——尤其是市場營銷人員——應該放棄那些自認為是“最佳實踐”的做法了。這可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就像我告訴學生們的那樣:學習知識很容易,忘記知識卻很難。但我覺得,這是建立消費者參與全新商業文化所必須做的,這種文化至少能使我們願意認真聆聽。

順便提一下,我的小兒子去年也升入了二年級。不出所料,像他哥哥一樣,沒過多久他也將詩歌帶回家背誦,也是每周背誦一首。於是,每天晚上我又開始盡職盡責地陪他一遍又一遍地背誦詩句,這場景真是似曾相識啊。

我一直認為,商業的一部分其實就是藝術。如果讓我具體描述這種藝術的獨特之處,我會說它是一種調節藝術。在我心裏,市場營銷人員必須要邁出這一步:市場營銷人員必須能夠確定我們的需求維度——當然要留心我們想要什麼,同時也要注意到我們不想要什麼。沒錯,我們的需求確實是無止境的,但這種需求肯定會表現出一定的“輪廓”,而現在的商界缺乏的正是對我們的這種需求“輪廓”的敏感度。如今的消費文化早已過了這個階段:傳統市場營銷人員提供的豐富產品——全是一些相似的,讓人感到難以選擇的花哨產品——總會讓我們感到心動。然而,迄今為止……你隻需隨便走進一家商店,就能意識到商家並不了解這個事實。

10年前,產品營銷界就像當時的搖滾樂壇一樣,都崇尚浮誇。當時的搖滾樂壇盛行的就是誇張表達,而缺乏原創則算不上什麼大事。搖滾樂手隻要記得一些旋律可預測的和弦,再配上一個吸引人眼球的合唱團,在舞台上充滿自信、熱情洋溢、活力四射地演出,就可以吸引觀眾。這其中的訣竅就是要大聲唱,要多唱,要勇敢地唱,偶爾的欺騙不會傷害任何人。如今的市場營銷就像20世紀80年代的重金屬搖滾樂隊一樣,空洞無物。很多能吸引聽眾的商界大師都明白,在這個消費趨向理性的時代裏,虛張聲勢未必能帶來好的效果,複製也絕不會生產出最佳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