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劉貞失侯(1 / 2)

寧靜往往是夜晚的主色調,皓月當空而立,照過了當日無約的古人,再照當下的世界,周而複始的陰晴圓缺,引得多少相思情、思鄉景,卻不動聲色,依舊站在那裏,等著品閱下一場悲歡離合,無論劇情如何往複,都不曾失掉興致。

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人世卻在不斷代謝,人總是自覺地為自己的理想和生活奔波,但是又成為整個曆史不自覺的工具。每個人的行動與千千萬萬個人的行動聯合到一起,創造那段曆史,這段曆史又反過來影響著生活其中個體的成長和成就。生活在怎樣的曆史時期,是人無法左右的概率事件,但是做出每一個決定,那是主觀的選擇。人生無時不刻不在選擇,尤其是那些關鍵節點的選擇,更加鮮明的勾勒出人生的走勢,甚至可能引發蝴蝶效應,在迭代的人事更替中,竟然又反作用於曆史,產生巨大影響。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三月,西漢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帶頭,禦史兼尚書令霍光(霍去病的弟弟)上疏請武帝封皇子劉閎、劉旦、劉胥三人為諸侯王,並請求諸侯王“就國”,即去封地居住而不能留在長安。

皇後衛子夫是衛青的姐姐,也是霍去病的姨母。霍去病與他的舅舅衛青一樣,堅定地站在皇後衛子夫的兒子,也就是當時的太子劉據這邊。漢武帝同意了霍去病等人的請求,冊封劉閎為齊王、劉旦為燕王、劉胥為廣陵王。不久,又冊立諸多皇室子弟為候。

漢武帝的兄長中山靖王劉勝,受到吳楚七國之亂的啟示,選擇明哲保身,鍾愛於風流倜儻,寄情於瀟灑飄逸。在外界看來,劉勝玩世不恭。他的弟弟劉彭祖時常勸他“在其位,謀其政”,劉勝一笑了之。

劉勝明哲保身有他的道理。身處諸侯王這樣的嫌疑之位,猶如瓜田李下,“不謀政”才是本分,劉勝因為“懂事”深受漢武帝的信任。漢武帝時期多次政治洗牌,不少漢室宗親成為犧牲品。劉勝家族卻安然無恙、枝繁葉茂。《史記》記載劉勝“有子、枝屬百二十餘人”。

劉勝的兒子多,所以這次封侯盛典,劉勝家憑借數量優勢,陸城侯劉貞、廣望節侯劉忠、將梁侯劉朝平、薪館侯劉未央、薪處侯劉嘉、陸地侯劉義等18人同時被封侯。

按照漢製,大致十裏一亭,十亭一鄉,地盤雖說不上大,但足夠一家人過著滋潤的生活。當然,世上不存在沒有義務的權利,社會安定的時候,這種義務主要表現在貢獻特產、繳納金錢,遇到外族入侵,或者皇室統治受到威脅,劉氏王侯就應首當其衝,保衛政權,這也是漢朝吸取秦朝滅亡教訓,施行郡縣製與分封製並行。

每年八月秋收已畢、新酒釀成的時候,皇帝就會在宗廟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飲酒祭祀天地祖先,此舉稱為“天子飲酎”。各路王侯這個時候就需要向朝廷貢獻黃金助祭,稱為“酎金”。諸侯獻酎金時,皇帝親臨受金。就在這一天,分布在五湖四海的王候們坐在一起,經過繁瑣的儀式之後,對酒當歌、直抒胸臆,感歎歲月如梭、暢懷人生幾何、唏噓骨肉離別,然後不醉不休,睡上一宿。第二天,彼此或是兄弟情感的真實流露,或是裝摸做樣的例行公事,抱在一起,上演一出長亭晚唱、灞橋送別。然後各回各家,等明年再聚。

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的八月,陸城侯劉貞像往年一樣,帶著豐厚的禮物和“足額”的黃金,坐上馬車,一路向西,直奔長安城。

臨行前,劉貞交代了一下家裏的事情,自己已經做候五年了,這樣的來去匆匆也五回了,每次都能帶回些祭祀後留下來的食物。隻是經過一路的顛簸和七八月份驕陽的炙烤,食物的味道早已發生了變化。帶回家的食物並不比家裏的一日三餐強許多。

每次,劉貞帶回食物,總是小心翼翼交給妻子,用餐的時候總是帶著一絲神秘。劉貞的孩子們看著父母一本正經的樣子,也跟著學了起來。看到父母的津津有味,孩子們除了覺得不太新鮮,實在感覺不到有什麼特殊。

剛剛退去睡眼的太陽,逐漸驕傲起來,地上隱隱可見的兩道車轍,帶著幾分泥土的芬芳,劉貞的妻子望著馬車南去的漸漸模糊的輪廓,剛要帶著孩子回家,心裏卻有些遲疑起來。

“不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吧?”劉貞妻子的眉間泛起褶皺,她看到孩子童稚的麵龐,欲言又止……

這一年的宴會氛圍仍然融洽,沒有任何跡象這次聚會能有什麼不同。每個發言的王侯嘴裏總是對家族興旺的祝福,一位王侯拍著胸脯感慨:“方今匈奴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另一位王侯接著隨聲應和:“高祖白登之恥,何日才能一雪前恥,隻願家祭無忘告乃翁!”正說著兩人都掉下了眼淚。

周邊王侯聽了,立刻用衣袖遮住臉龐,情願不情願地都發著泣涕的聲響,一場其樂融融的家宴,成了群情激昂的“愛國”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