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禪宗提出“明心見性”,是根據中國文化本身的道理來說明的。然而,以後世整個佛學來講,用這四個字毛病也出得很大。譬如佛經上經常講到“心”,界線分不清楚。有時將思想、現在講話的情緒、腦子在想的也叫心,實則非也。有時佛經上講心,是代表超越思想、分別、意識、情緒以外的那個本體的作用,全體的心物一元,也用“心”作代表。因此佛經中,上下兩句或一句中有兩個地方用到“心”字,可能就有兩個不同的涵義,但是沒有在這上麵下功夫,後世就很容易把它混淆,混淆就產生很大的毛病。
由這個道理,我們知道禪宗講“明心見性”是一個代號,然而自玄奘法師翻譯唯識學“諸法無自性”以後,中國佛學思想也發生一個爭論的問題,“一切無自性”,禪宗卻講可以“明心見性”,那,不是這個錯了,就是那個錯了,究竟錯在哪一麵?
有人認為,禪宗所講的“明心見性”是有個東西可見,有個心可明,這個已經不是佛法,這與印度婆羅門教傳統的真常唯心論一派相同。因而,種種錯誤觀念就出來了。
仔細研究唯識法相後,即可了解玄奘法師所翻譯的“諸法無自性”,是指一切形而下、宇宙間的萬事萬物,沒有一個單獨存在的根本性質,過去曾講,現在再提出來注意,比如粉筆、紙幣、手帕,都是諸法中的一法(法是代號),它無自性,將之分析,是棉紗、化學纖維、人工、顏色等綜合體,每樣把它分開來,毛巾並沒有自己的自體存在,它是各種原素因緣湊合,偶然的、暫時的構成了這麼一個東西;而名詞也是假的,我們叫它毛巾就變成手巾,當時取名叫阿狗,現在就叫阿狗,名字無自性,粉筆也是如此。
形而下諸法沒有獨立存在的性能,不會永恒存在,一切無常,都要變去,所以說“諸法無自性”並沒有錯。可是後世有一幫研究唯識學的,抓到雞毛當令箭,談空說有,都用錯了!唯識講諸法無自性,哪裏還有個“明心見性”的性可見呢?認為這些都是假的而斥為外道。所謂外道、內道是代表分界的分號,錯了的,釘個牌子歸到一個範圍,叫外道;在這個範圍對的,叫內道,內外就是那麼一個界線的分辨。
如真似幻
那麼,實際上對不對呢?我們曉得,諸法無自性對形而下的事物而言是不錯的,然而對形而上,唯識又建立一個什麼呢?就是阿賴耶識轉入真如,另定名稱叫“真如”。八識心王轉完了,絕對的淨化,淨化到剛才所言涅槃的清淨,那個東西也叫真如。不過,嚴格研究又分兩派:一派唯識學者不用真如這個名詞;一派則主張必須建立另一個作代表。
現在,我們先岔開來解釋一下名稱,中文翻譯佛經非常妙,很美!注意這個名稱哦!見了道叫“真如”,翻得很好,其他都是假的,隻有這個東西是真的。但是倒過來念呢?“如真”,好像是真的。我經常提醒大家注意,佛法有一句話:“如如不動”,一般人看到都認為不要動就是佛了!根本連文字都讀錯了!“如如不動”,好像、好像、好像沒有動,對不對?中文翻得很好。實際上動而不動、不動之動謂之如如不動。
所以禪宗提出“明心見性”,是根據中國文化本身的道理來說明的。然而,以後世整個佛學來講,用這四個字毛病也出得很大。譬如佛經上經常講到“心”,界線分不清楚。有時將思想、現在講話的情緒、腦子在想的也叫心,實則非也。有時佛經上講心,是代表超越思想、分別、意識、情緒以外的那個本體的作用,全體的心物一元,也用“心”作代表。因此佛經中,上下兩句或一句中有兩個地方用到“心”字,可能就有兩個不同的涵義,但是沒有在這上麵下功夫,後世就很容易把它混淆,混淆就產生很大的毛病。
由這個道理,我們知道禪宗講“明心見性”是一個代號,然而自玄奘法師翻譯唯識學“諸法無自性”以後,中國佛學思想也發生一個爭論的問題,“一切無自性”,禪宗卻講可以“明心見性”,那,不是這個錯了,就是那個錯了,究竟錯在哪一麵?
有人認為,禪宗所講的“明心見性”是有個東西可見,有個心可明,這個已經不是佛法,這與印度婆羅門教傳統的真常唯心論一派相同。因而,種種錯誤觀念就出來了。
仔細研究唯識法相後,即可了解玄奘法師所翻譯的“諸法無自性”,是指一切形而下、宇宙間的萬事萬物,沒有一個單獨存在的根本性質,過去曾講,現在再提出來注意,比如粉筆、紙幣、手帕,都是諸法中的一法(法是代號),它無自性,將之分析,是棉紗、化學纖維、人工、顏色等綜合體,每樣把它分開來,毛巾並沒有自己的自體存在,它是各種原素因緣湊合,偶然的、暫時的構成了這麼一個東西;而名詞也是假的,我們叫它毛巾就變成手巾,當時取名叫阿狗,現在就叫阿狗,名字無自性,粉筆也是如此。
形而下諸法沒有獨立存在的性能,不會永恒存在,一切無常,都要變去,所以說“諸法無自性”並沒有錯。可是後世有一幫研究唯識學的,抓到雞毛當令箭,談空說有,都用錯了!唯識講諸法無自性,哪裏還有個“明心見性”的性可見呢?認為這些都是假的而斥為外道。所謂外道、內道是代表分界的分號,錯了的,釘個牌子歸到一個範圍,叫外道;在這個範圍對的,叫內道,內外就是那麼一個界線的分辨。
如真似幻
那麼,實際上對不對呢?我們曉得,諸法無自性對形而下的事物而言是不錯的,然而對形而上,唯識又建立一個什麼呢?就是阿賴耶識轉入真如,另定名稱叫“真如”。八識心王轉完了,絕對的淨化,淨化到剛才所言涅槃的清淨,那個東西也叫真如。不過,嚴格研究又分兩派:一派唯識學者不用真如這個名詞;一派則主張必須建立另一個作代表。
現在,我們先岔開來解釋一下名稱,中文翻譯佛經非常妙,很美!注意這個名稱哦!見了道叫“真如”,翻得很好,其他都是假的,隻有這個東西是真的。但是倒過來念呢?“如真”,好像是真的。我經常提醒大家注意,佛法有一句話:“如如不動”,一般人看到都認為不要動就是佛了!根本連文字都讀錯了!“如如不動”,好像、好像、好像沒有動,對不對?中文翻得很好。實際上動而不動、不動之動謂之如如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