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旁邊有兩個大臣,一個是汲黯,一個是東方朔。漢武帝是何等難伺候的帝王,在他左右的人講話就更難了,高明的意見很難提出來,因為他太高明了。但是我們看曆史,漢武帝有許多次因為有人犯了大錯,他要殺人,出場擺平的都是東方朔。此人專會說笑話,東逗西逗就把漢武帝逗笑了,然後事情就作罷了。所以研究做人的道理,要多留意道家的精神。老子的話“曲則全”,一件事情走直線有時候是不行的。一個領導決定的事,明知他是錯的,挑明說決策有問題,那就糟了!人是有個性的,格老子!你說有問題,我偏要幹!所以老子說“曲則全”,轉一個彎,這個事情就圓滿了。東方朔走的是曲線的路,所以漢武帝碰上的很多問題,東方朔一來,往往就起了作用,把錯誤決定扭轉過來。
漢武帝身旁第二位重要人物是走直線的汲黯。我們大概可以想象這個人臉應該是方方的,一天到晚不帶笑容,講話是仁義道德,連漢武帝都怕他。漢武帝當時見那些大將軍、總司令,常常很隨便,跟他的祖父漢高祖一樣,在宮女幫他洗腳時也叫大臣進來報告,很不禮貌。但是漢武帝聽到汲黯一來,趕快更衣戴帽才敢見這個汲黯。我們現在的年輕人讀曆史要注意,一個人的人品、人格養成到真正高尚正直的時候,任誰都要尊敬他的。連漢武帝這麼一個嚴君,對於大臣要殺就殺,但是卻尊敬這個部下汲黯,自己衣冠不整還不敢見他。所以汲黯是以敢批評漢武帝出名的。換了別人講話,漢武帝非殺他不可,譬如司馬遷為李陵辯護,漢武帝一氣就罰司馬遷受宮刑。
汲黯批評漢武帝很直率的,汲黯講:“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就是說你武帝內心欲望太重,盡管外麵好像做好事,如此怎麼能效法遠古的聖王之治呢?這雖然是在批評武帝的政治表現,但也間接指出武帝要學仙道是不會有成就的。一個人連人都沒有做好,還想做神仙!“內多欲”,思想裏欲望太多了,什麼都要,錢也要,壽命也要,名利也要,兒女也要,反正好的都要。其實每人都是這樣“內多欲而外施仁義”,所以求神仙,做得到嗎?
這種話在朋友之間講都很刺耳了,對皇帝講更不得了。曆史上記載武帝聽了當然很不高興,不答複他,但也沒有對他不禮貌,可是汲黯的官運也就到此為止了。有趣的是,漢武帝臨死的時候吩咐子孫,在我死了以後,為了太子的安全,還是要找汲黯這樣的人來護國才可。
我們引用王陽明跟漢武帝這兩段故事,是告訴大家我們研究神仙之道可以,卻不要輕易想當神仙。這個神仙很不容易做的,是要放棄了一切,這個一切就包括很多了,我們放棄不了的。換一句話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內多欲”,但並不見得能“外施仁義”,這樣豈能成佛成仙?這個話要自己提出來警告自己。
漢武帝旁邊有兩個大臣,一個是汲黯,一個是東方朔。漢武帝是何等難伺候的帝王,在他左右的人講話就更難了,高明的意見很難提出來,因為他太高明了。但是我們看曆史,漢武帝有許多次因為有人犯了大錯,他要殺人,出場擺平的都是東方朔。此人專會說笑話,東逗西逗就把漢武帝逗笑了,然後事情就作罷了。所以研究做人的道理,要多留意道家的精神。老子的話“曲則全”,一件事情走直線有時候是不行的。一個領導決定的事,明知他是錯的,挑明說決策有問題,那就糟了!人是有個性的,格老子!你說有問題,我偏要幹!所以老子說“曲則全”,轉一個彎,這個事情就圓滿了。東方朔走的是曲線的路,所以漢武帝碰上的很多問題,東方朔一來,往往就起了作用,把錯誤決定扭轉過來。
漢武帝身旁第二位重要人物是走直線的汲黯。我們大概可以想象這個人臉應該是方方的,一天到晚不帶笑容,講話是仁義道德,連漢武帝都怕他。漢武帝當時見那些大將軍、總司令,常常很隨便,跟他的祖父漢高祖一樣,在宮女幫他洗腳時也叫大臣進來報告,很不禮貌。但是漢武帝聽到汲黯一來,趕快更衣戴帽才敢見這個汲黯。我們現在的年輕人讀曆史要注意,一個人的人品、人格養成到真正高尚正直的時候,任誰都要尊敬他的。連漢武帝這麼一個嚴君,對於大臣要殺就殺,但是卻尊敬這個部下汲黯,自己衣冠不整還不敢見他。所以汲黯是以敢批評漢武帝出名的。換了別人講話,漢武帝非殺他不可,譬如司馬遷為李陵辯護,漢武帝一氣就罰司馬遷受宮刑。
汲黯批評漢武帝很直率的,汲黯講:“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就是說你武帝內心欲望太重,盡管外麵好像做好事,如此怎麼能效法遠古的聖王之治呢?這雖然是在批評武帝的政治表現,但也間接指出武帝要學仙道是不會有成就的。一個人連人都沒有做好,還想做神仙!“內多欲”,思想裏欲望太多了,什麼都要,錢也要,壽命也要,名利也要,兒女也要,反正好的都要。其實每人都是這樣“內多欲而外施仁義”,所以求神仙,做得到嗎?
這種話在朋友之間講都很刺耳了,對皇帝講更不得了。曆史上記載武帝聽了當然很不高興,不答複他,但也沒有對他不禮貌,可是汲黯的官運也就到此為止了。有趣的是,漢武帝臨死的時候吩咐子孫,在我死了以後,為了太子的安全,還是要找汲黯這樣的人來護國才可。
我們引用王陽明跟漢武帝這兩段故事,是告訴大家我們研究神仙之道可以,卻不要輕易想當神仙。這個神仙很不容易做的,是要放棄了一切,這個一切就包括很多了,我們放棄不了的。換一句話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內多欲”,但並不見得能“外施仁義”,這樣豈能成佛成仙?這個話要自己提出來警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