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房的故事(1 / 1)

京房的故事

接下來再舉出曆史的故事來引證這道理。我們研究曆史,可不是大學裏曆史係的方向。這裏是套了三段。第一是漢朝京房這個人。第二是引用趙高的故事。第三是京房假托學生的話。京房他也是漢朝一個了不起的人。後世研究《易經》的專家,還沒有能超過他的。他是易學象數的大師,他博通《易經》,但最後是被害而死的。京房學《易經》的老師是焦贛(延壽),是漢易的大師,也是有前知之能的,京房跟他學《易經》的時候,焦贛就斷定了京房這位學生喜歡談論先知,將來會不得好死的,所謂“先知者不祥”。有些人不想求先知,算命、看相、卜筮這些都是先知,能先知的人都不太好。

石顯也是漢朝有名的大臣,他和京房兩人在中央政府,政見不同,互相有嫌隙。後來京房垮了,下放出來到外麵——魏郡做官,離開中央政府,而石顯還在中央。這一下京房害怕了(由這句話,就可知京房的《易經》還沒有學通,如果學通了《易經》,對於處功名富貴、患難之間,還會那麼憂愁,那麼學《易經》還有什麼用?這個修養就不夠了,表示他的《易經》還是沒有真正的學通),就上書給皇帝說,我的學生姚平對我說,我隻是對你小忠,還說不上是大忠。他說,這是什麼道理呢?以前秦始皇的時候,趙高用事,有一個名叫正先的人,反對趙高,而被趙高殺了,從此趙高在政治上的威懾力建立起來了,而秦二世到後來的亂,也可以說是由正先所促成的。這個話講得多深刻,換言之,秦二世的時候,趙高想要造成自己的政治勢力,被正先看出來了,想在趙高在政治上的力量沒有形成的時候,揭發他的陰謀,可是趙高殺了正先,反而促使趙高建立了政治上的權威,而形成了政治的派係。所以秦之亂,實際上等於正先所促成的,而現在我京房,奉你的命令出來做地方官,希望你不要聽左右的人亂講,把我當正先一樣殺掉了,那樣,我的學生還會笑我(京房這些話說得多窩囊,讀曆史讀到這些地方,不免掩卷一歎,人為什麼把做官看得那麼重要)。這一段的結語說,由京房所引正先的這個故事看起來,正先揭發了趙高的陰謀,這是對秦始皇的忠了,可是這忠的結果,是自己被殺了,而促成了趙高建立起政治上的黨羽和權力。那麼愚忠有什麼益處,相反的結果更壞。反經就是告訴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要注意到反麵的結果,做人也好,做事也好,尤其是政治上,事先就需要注意到反麵的流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