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狂熱地喜歡漢代騷體詩賦中的世界,想在其中沉沒,永不醒來;似乎自己與那一位位的創作者有所共鳴;似乎想努力去弄明白他們所想的,所要的,所愉悅和痛苦的;想從他們身上,找一找自己的痕跡,也從自己身上,找一找他們的身影。從威嚴的大漢王朝那些失意的作品中,我讀出作者心中的辛酸、委屈、落寞、恐慌、空洞、茫然、無所適從,恰如某一時期的我自己;我便明白即使在最繁盛的表象之下,人也無法完全放鬆,無法消除內心一觸即發的恐懼。好的作品是感性的,是為了宣泄情感而作的,邏輯未必嚴密,用詞未必考究,最重要是要喊,要叫,要訴說,給認識不認識的人傾聽。然而有誰敢在大漢天子威嚴的專製統治之下大聲說話?即使有冤、有愁、有怨、有恨,誰又敢直說?缺了這大聲的呼喊和發泄,也就缺了氣勢;雖然缺了氣勢,卻得來一種嗚咽之深悲;悲愁固然深入骨髓,卻因其隱忍而具有一種理性之美;這美麗的幽香自有後來者得聞。此種境況,正如汪靜之先生所描述的《蕙的風》:
是哪裏吹來
這蕙花的風——
溫馨的蕙花的風?
蕙花深鎖在園裏,
伊滿懷著幽怨。
伊底幽香潛出園外,
去招伊所愛的蝶兒。
雅潔的蝶兒,
熏在蕙風裏:
他陶醉了;
想去尋著伊呢。
他怎尋得到被禁錮的伊呢?
他隻迷在伊底風裏,
隱忍著這悲慘然而甜蜜的傷心,
醺醺地翩翩地飛著。
本書列入浙江省社科聯省級社會科學學術著作出版資金資助項目,並獲得浙江樹人大學著作出版基金資助,特此致謝。浙江大學出版社宋旭華先生、陳玥女士為本書的順利出版付出了很多心血,一並致以誠摯的感謝。
由於學力所限,書中一定會有許多謬誤,懇請讀者諸君批評指正。
李慧芳
2014年7月於杭州
注釋:
[1] 《惜誓》《招隱士》《七諫》《哀時命》《九懷》《九歎》《九思》諸篇見《楚辭補注》目錄。
有時候狂熱地喜歡漢代騷體詩賦中的世界,想在其中沉沒,永不醒來;似乎自己與那一位位的創作者有所共鳴;似乎想努力去弄明白他們所想的,所要的,所愉悅和痛苦的;想從他們身上,找一找自己的痕跡,也從自己身上,找一找他們的身影。從威嚴的大漢王朝那些失意的作品中,我讀出作者心中的辛酸、委屈、落寞、恐慌、空洞、茫然、無所適從,恰如某一時期的我自己;我便明白即使在最繁盛的表象之下,人也無法完全放鬆,無法消除內心一觸即發的恐懼。好的作品是感性的,是為了宣泄情感而作的,邏輯未必嚴密,用詞未必考究,最重要是要喊,要叫,要訴說,給認識不認識的人傾聽。然而有誰敢在大漢天子威嚴的專製統治之下大聲說話?即使有冤、有愁、有怨、有恨,誰又敢直說?缺了這大聲的呼喊和發泄,也就缺了氣勢;雖然缺了氣勢,卻得來一種嗚咽之深悲;悲愁固然深入骨髓,卻因其隱忍而具有一種理性之美;這美麗的幽香自有後來者得聞。此種境況,正如汪靜之先生所描述的《蕙的風》:
是哪裏吹來
這蕙花的風——
溫馨的蕙花的風?
蕙花深鎖在園裏,
伊滿懷著幽怨。
伊底幽香潛出園外,
去招伊所愛的蝶兒。
雅潔的蝶兒,
熏在蕙風裏:
他陶醉了;
想去尋著伊呢。
他怎尋得到被禁錮的伊呢?
他隻迷在伊底風裏,
隱忍著這悲慘然而甜蜜的傷心,
醺醺地翩翩地飛著。
本書列入浙江省社科聯省級社會科學學術著作出版資金資助項目,並獲得浙江樹人大學著作出版基金資助,特此致謝。浙江大學出版社宋旭華先生、陳玥女士為本書的順利出版付出了很多心血,一並致以誠摯的感謝。
由於學力所限,書中一定會有許多謬誤,懇請讀者諸君批評指正。
李慧芳
2014年7月於杭州
注釋:
[1] 《惜誓》《招隱士》《七諫》《哀時命》《九懷》《九歎》《九思》諸篇見《楚辭補注》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