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為什麼會出現新零售(1 / 2)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一路高歌猛進、一度所向披靡的互聯網電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王健林和馬雲的“億元賭局”

2012年“CCTV(中央電視台)中國年度經濟人物”頒獎典禮上,馬雲和王健林同台領獎。在台上,王健林說:

中國電商,隻有馬雲一家在盈利,而且占了95%以上的份額。他很厲害,但是我不認為電商出來,傳統零售渠道就一定會死。

馬雲回應道:

我先告訴所有像王總這樣的傳統零售一個好消息,電商不可能完全取代零售行業。同時也有一個壞消息,它會基本取代你們。

王健林反擊:

2022年,10年後的中國零售市場,如果電商在整個大零售市場份額占50%,我給他一個億。如果沒到,他給我一個億。

誰也說服不了誰,那就隻有兩個辦法:要麼打架,要麼打賭。首富們選擇了“打賭”。王健林的最小計價單位是“億”——小目標,那就定一個億吧;打個賭,那就賭一個億吧。

這就是轟動一時的“億元賭局”。到底誰會贏,誰會輸呢?

“億元賭局”定下的時候,電商發展非常迅猛,它挾著互聯網連接效率的優勢,幾乎席卷傳統零售。“百貨商場、連鎖商店和超級市場”,前三次零售業革命帶來的模式創新,在互聯網麵前節節敗退,本來門庭若市的線下零售店門可羅雀。

幾乎所有人都開始為王健林擔心。

但是,到2015年左右,高歌猛進的互聯網電商漸漸遇到一個嚴重的問題:電商用戶的增速開始放緩。

在一二線城市,尤其是北上深杭的用戶感知上,互聯網電商似乎已經統治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但中國不僅限於北上深杭,不是隻有年輕人和手機控。如果你冷靜地研究數據就會發現,到今天為止,互聯網電商銷售額其實僅占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5%左右,某些品類占比較高,也僅20%左右。

這個比率正在增長嗎?還在增長,但增速已經明顯放緩。也就是說,最容易接受電商的那批用戶基本已經都上網了,剩下80%~90%的人,由於習慣、地域、年齡等原因,讓他們上網買東西,可能就是一場持久戰。

而同時,因為見識到互聯網的巨大威力,大批賣家迅猛地從線下移到線上,開始依托交易電商(淘寶、天貓和京東等)、社交電商(微店、代購和微商等),以及內容電商(微信公眾號、IP[知識產權]植入和直播電商等)銷售商品。

用戶數量增速放緩,電商數量卻在迅猛增長。賣家比買家增長快,直接導致一個結果:互聯網電商獲得一個潛在客戶的成本,即所謂的“流量成本”越來越高,在網上做生意越來越難,互聯網的流量紅利迅速消失。

原來互聯網不是零售的萬能藥,至少不是速效藥。原來讓大多數人上網買東西,是要靠一兩代人的迭代才能實現的目標。更可怕的是,原來在網上買東西,並不必然意味著便宜。高歌猛進的互聯網電商,遇到了重大危機。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一路高歌猛進、一度所向披靡的互聯網電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王健林和馬雲的“億元賭局”

2012年“CCTV(中央電視台)中國年度經濟人物”頒獎典禮上,馬雲和王健林同台領獎。在台上,王健林說:

中國電商,隻有馬雲一家在盈利,而且占了95%以上的份額。他很厲害,但是我不認為電商出來,傳統零售渠道就一定會死。

馬雲回應道:

我先告訴所有像王總這樣的傳統零售一個好消息,電商不可能完全取代零售行業。同時也有一個壞消息,它會基本取代你們。

王健林反擊:

2022年,10年後的中國零售市場,如果電商在整個大零售市場份額占50%,我給他一個億。如果沒到,他給我一個億。

誰也說服不了誰,那就隻有兩個辦法:要麼打架,要麼打賭。首富們選擇了“打賭”。王健林的最小計價單位是“億”——小目標,那就定一個億吧;打個賭,那就賭一個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