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1 / 3)

我不是一個勤於動筆的人,盡管自認為還算一個富於想象、善於編故事的人,從小到大構思過不少相當有趣的小說框架,但從來沒有嚐試過要將它們變成文字,最多也就是把故事梗概寫下來,或者偶爾講給我家領導聽聽,如此而已。不過這一次似乎有點不同以往,在兩個有趣的故事推動下,同時覺得這個構思的框架和題材比過去構想過的其他小說更容易把握。於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自然而然地開了頭。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創作的過程非常愉快,差不多每天晚上小朋友睡下後就開始動筆,小說中的情節、人物、場景都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夜深人靜的時候沉浸在故事的情節和人物的情感中也是一種享受。堅持了半年時間,竟然完成了。小說總體還算滿意,篇幅大大超出了最初的設想。這裏建議有興趣創作而又沒有勇氣開始的朋友可以嚐試一下,創作帶來的喜悅感會超過構思情節、琢磨文字和查閱資料帶來的辛勞感,如同每天看著自己孩子成長一般,成就感油然而生。

出版前重新校訂時,重溫了一遍自己的文字,總結了一下,有兩方麵還是比較得意的。第一個是明月公主這個核心人物的設置非常巧妙,她具有多重身份:元魏皇族公主、北魏王朝的最強者——爾朱榮的愛女、柔然故太子妃、南梁軍神陳慶之的紅顏知己、隋文帝楊堅的養母、對突厥可汗燕都有不殺之恩的大恩人,而北齊和北周創建者等南北朝後期的大量重要人物都是明月父親的部屬,她與同時代的各大勢力和影響曆史進展的大部分重要人物都有千絲萬縷的聯係。正是這個樞紐人物將終結黑暗中世紀、開啟隋唐盛世關鍵轉折點上的曆史脈絡通過故事的形式展現給了讀者。

需要說明的是,除了爾朱明月這個人物以外,書中出現的其他有名有姓的曆史人物差不多都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在書中出現的事跡、年代、官職、相互關係等幾乎都可以在史書中找到依據。為此,我還專門排出了明月的年表和小說中的其他曆史人物進行了對應,嗬嗬,感覺它們就像中國古代複雜的木榫結構一樣,咬合得嚴絲合縫。在創作過程中,通常是先設置好相關情節,才去查閱涉及的曆史人物及生平事跡,讓我驚奇的是,這些人物的生平和發生的年代每每都能“配合”小說情節的需要。例如,為了安排明月收養幼年楊堅的情節,需要有楊堅的父親——楊忠從朔州任上調往南方的安排,查看曆史上楊忠的履曆,巧了,楊忠還真就有從朔州刺史調任荊襄的記錄,而且年代大致差不多。再如,為安排陳慶之搭救獨孤姐妹的情節,發現獨孤信還真有流落到梁朝與陳慶之同殿為官的經曆。還有,查閱《齊民要術》相關的學術文章時,提到該書涉及的植物種類中約有23%的比例來自於亞熱帶和熱帶地區,而作者賈思勰生活在北方,從來沒有在南方生活的經曆,這剛好又與陳慶之從南方帶來農業專家的情節契合上了。如此奇巧,比比皆是,似乎散落在史書中的大量零散榫卯構件需要明月這個樞紐才能構成完整的結構。有時候你不得不懷疑,明月這位集所有美好於一身的角色就是真實存在過的曆史人物。

我不是一個勤於動筆的人,盡管自認為還算一個富於想象、善於編故事的人,從小到大構思過不少相當有趣的小說框架,但從來沒有嚐試過要將它們變成文字,最多也就是把故事梗概寫下來,或者偶爾講給我家領導聽聽,如此而已。不過這一次似乎有點不同以往,在兩個有趣的故事推動下,同時覺得這個構思的框架和題材比過去構想過的其他小說更容易把握。於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自然而然地開了頭。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創作的過程非常愉快,差不多每天晚上小朋友睡下後就開始動筆,小說中的情節、人物、場景都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夜深人靜的時候沉浸在故事的情節和人物的情感中也是一種享受。堅持了半年時間,竟然完成了。小說總體還算滿意,篇幅大大超出了最初的設想。這裏建議有興趣創作而又沒有勇氣開始的朋友可以嚐試一下,創作帶來的喜悅感會超過構思情節、琢磨文字和查閱資料帶來的辛勞感,如同每天看著自己孩子成長一般,成就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