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雖然每個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當真讓一個人去“舍”
棄已擁有的東西時,就會心疼的不得了,因為舍了,但得不得還是個未知數,於是他便選擇了“守”,如此“得” 則無從談起了。
在探討“舍得” 這一深奧哲理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則故事:
一個獨自在荒涼的沙漠中行走的旅行者,在走了兩天兩夜之後,他的身上已經沒有了任何可以吃的東西,而更可怕的是,他已經沒有了水,饑渴難耐。而後,更不幸的事情發生了,這個人在途中還遇到了沙暴。狂風吹起漫天的黃沙,使他的眼睛都無法睜開,更辨不清楚方向。
就這樣,他苦挨了兩天,烈火般的幹渴幾乎摧毀了他的生存意誌。絕望中,他發現了一幢廢棄的小屋。他拖著疲憊的身子走進小屋時,發現裏麵除了一堆廢棄的木材之外,什麼也沒有。當他幾乎絕望的目光掃過屋角時,卻意外地發現了一台抽水機。
他興奮地上前汲水,可任憑他怎麼努力,也抽不出半滴水來。正當他頹廢地坐在地上時,卻看見抽水機旁有一個小瓶子,瓶上貼了一張泛黃的紙條,紙條上寫著:你必須用水灌入抽水機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離開前,請再將瓶子裝滿!
果然,當他拔開瓶塞時,發現瓶子裏果然裝滿了水!
這時,他的內心開始了猶豫———
如果自私點,隻要將瓶子裏的水喝掉,自己就不會渴死,也能活著走出這塊沙漠;
如果照紙條做,把瓶子裏唯一的水,倒入抽水機內,萬一水一去不回,自己就會渴死在這個地方———到底要不要冒險?
思考良久,到了最後,他終於決定照紙條說的做,把瓶子裏的水全部倒進了這個看起來破舊不堪的抽水機裏。沒想到,當他再次搖動抽水機,真的從抽水機裏湧出了大量的水。他喝足水後,依舊把瓶子裏裝滿水,用軟木塞封好,然後在原來那張紙條後麵,加上了一句他自己的話:相信我,真的有用。幾天後,他終於穿過了沙漠。
相信,看了這個故事之後,許多讀者都會有如此感悟:在麵對抉擇時我們都會有徘徊和無奈。舍得,舍掉現在擁有的,
未必就會得到自己苦苦追尋的,但是不舍,卻更得不到想要的。麵對如此抉擇時,我們猶豫了,我們彷徨了,傷感、失落、無奈隨之湧現出來,故而我們消沉,我們抑鬱,而隨著這一切的湧現,我們愈加難以抉擇,愈加讓自己內心痛苦。
舍得,舍棄舊路,意味著我們將會踏上新的坦途;舍得,舍自我,得新生。舍是一種智慧,得是一種回報,舍與得的哲學是解決我們心靈中的煩惱並為我們帶來幸福與快樂的精神指南。翻開本書,
細細品讀, 您定能從中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