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楚了需要和欲望的不同之後,那麼什麼是需求呢?在經濟學意義上,需求就是給定某一種產品的具體價格之後,會有多少顧客願意花錢購買你的產品。下麵,我們再舉個例子,把需要、欲望和需求三者之間的不同區分清楚。
假想在辛苦的一天工作或學習之後,你想娛樂放鬆一下,你的需要就是“娛樂”。每個人其實都有這樣相同的心理需要:娛樂。但是,滿足“娛樂”這個相同的需要,卻可以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如聽音樂會、聽相聲、看電影、看電視、打撲克、打麻將、玩遊戲等。而由於不同的方式其價格不同,各人興趣不同,願意花錢購買的人數也就不同。
例如,如果我問“有多少人願意花800元人民幣去國家大劇院看一場音樂會”,通常這個時候一個幾十人的班級裏隻有一兩個人舉手,因為音樂會太陽春白雪、太高雅了,而且價錢太貴,因此需求(願意購買的人)較低。
如果把800元的價格降十倍,80元,基本上可以在北京的任何一個電影院看一場最新的好萊塢大片或者國產大片。這時候,如果我再問“有多少人願意花80元去附近的電影院看一場最新的好萊塢大片或者國產大片”,通常就會發現一個班級裏有較多人舉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電影的娛樂性比較強,花80元看一場電影,這個價格也容易接受,因此需求(願意購買的人)較高。而如果看場電影需要800元,那麼估計就沒有人願意去看了。
然而,對於很多老年人或者辛苦賺錢但是收入較低的民工來說,如果花80元看一場電影,他們是舍不得的。他們一天辛苦的工作之後,也需要心理上的娛樂和放鬆,那麼他們幹什麼呢?他們通常就是看電視,這樣一分錢不花,也可以看免費的電視劇(例如,前一陣非常火的電視劇《琅琊榜》),當然還可以在網絡上看一些免費電影(雖然不是最新大片)。由於電視劇的娛樂性也比較強,而且還是免費的,因此需求最高(看電視的人最多)。而如果看一集電視劇也要80元人民幣,那麼估計也沒有人願意去看了。
在上麵這幾個例子中,不管是音樂會、電影,還是電視劇,這些不同的服務形式(欲望),滿足的其實都是娛樂的需要。而因為它們價格不同,所以需求也不一樣:800元的國家大劇院音樂會因為價格最高需求最低,80元的電影因為價格適中所以需求比較高,免費的電視劇則因為價格最低,所以它的需求最高。
通過這樣的一個例子,我們就能夠清楚“需要”“欲望”和“需求”三者之間的區別了。
清楚了需要和欲望的不同之後,那麼什麼是需求呢?在經濟學意義上,需求就是給定某一種產品的具體價格之後,會有多少顧客願意花錢購買你的產品。下麵,我們再舉個例子,把需要、欲望和需求三者之間的不同區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