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溶液:為適用於不同情況下的需要,常用非電解質溶液及電解質溶液按不同比例配製成混合溶液應用。其目的是:①改變溶液的滲透壓以適合於不同性質脫水的需要。②改變Na+、Cl_比例接近3:2。③增加電解質種類,尤其增加HC(V。

3與小兒外科相關液體療法的要點有哪些?

(1)總原則:日需要量等於生理消耗量,額外損失量等於繼續損失量,失衡量等於累計損失量。

(2)根據原發病明確:丟什麼?補什麼?補多少?怎麼補?

(3)補充生理需要量的注意事項:進食量應計入生理需要量中,發熱時體溫每升高1T需增加補液量12%,大手術後當日補充半量,術後第1天補2br3量,第2天補全量。

(4)額外損失量的補充:丟多少補多少。

(5)輸液的順序:先補充失衡量,再補充日需量,最後補充額

外損失量。

(6)輸液的步驟:第一階段是搶救階段,補充失衡量,需8~12h;第二階段是維持階段,補充繼續損失量和生理需要量,需12~16h。

(7)輸液的3個階段:術前、術中、術後。術前輸液糾正脫水、酸中毒,補充失衡量,術中輸液繼續補充失衡量、補充術中的額外損失量,術後輸液補齊失衡量、補充日需量、補充額外損失量。

混合溶液:為適用於不同情況下的需要,常用非電解質溶液及電解質溶液按不同比例配製成混合溶液應用。其目的是:①改變溶液的滲透壓以適合於不同性質脫水的需要。②改變Na+、Cl_比例接近3:2。③增加電解質種類,尤其增加HC(V。

3與小兒外科相關液體療法的要點有哪些?

(1)總原則:日需要量等於生理消耗量,額外損失量等於繼續損失量,失衡量等於累計損失量。

(2)根據原發病明確:丟什麼?補什麼?補多少?怎麼補?

(3)補充生理需要量的注意事項:進食量應計入生理需要量中,發熱時體溫每升高1T需增加補液量12%,大手術後當日補充半量,術後第1天補2br3量,第2天補全量。

(4)額外損失量的補充:丟多少補多少。

(5)輸液的順序:先補充失衡量,再補充日需量,最後補充額

外損失量。

(6)輸液的步驟:第一階段是搶救階段,補充失衡量,需8~12h;第二階段是維持階段,補充繼續損失量和生理需要量,需12~16h。

(7)輸液的3個階段:術前、術中、術後。術前輸液糾正脫水、酸中毒,補充失衡量,術中輸液繼續補充失衡量、補充術中的額外損失量,術後輸液補齊失衡量、補充日需量、補充額外損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