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成第一種觀點的最早論述者是明·陳嘉謨,在《本草蒙筌》中說:“單行者,不與諸藥共劑而獨能攻補也。如方書所載獨參湯、獨桔湯之類是爾。”陳氏認為單行是使用單味藥來治療疾病,獨自擔當其攻邪、補虛的重任,不需要與其他藥物配伍。如古方獨參湯,治療大失血所引起元氣虛脫的危重病證;清金散,單用黃芩,治療肺熱出血的病證;再如馬齒莧治療痢疾;夏枯草膏消癭瘤;益母草膏調經止痛;鶴草芽驅絛蟲;柴胡針劑發汗解熱;丹參片治療胸痹絞痛;愈風寧心片(葛根提取物)防治中風;莪術注射液治療子宮頸癌;斑蝥素片治療原發性肝癌,都是簡單而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作為第二種觀點的代表——《中華臨床中藥學》作者雷載權認為,彼此間互不影響的配伍關係是單行,二藥雖然配伍使用,但“獨能攻補”,在治療效應和毒害效應上沒有影響,各自針對一定的病機,獨自發揮其效能。如交泰丸中肉桂與黃連,肉桂藥性辛甘大熱,溫腎陽而治腎陽虛衰,黃連藥性苦寒,降心火用治心火亢盛;配伍後治療心火亢盛,腎陽虛衰的心腎不交之失眠。從藥性方麵,黃連的苦寒與肉桂的辛甘大熱在配伍後並未互相影響;從功效及主治病證方麵,黃連降心火,肉桂溫腎陽,二藥針對不同病機,彼此之間沒有相互影響;從現代研究方麵,對比二藥共煎液與黃連、肉桂的單煎液,黃連中小檗堿與肉桂中桂皮醛含量變化不大。說明“單行”的藥物在配伍後最大限度上保存其化學成分的獨立性。由此可知,單行配伍的二藥在藥性、功效、主治證及化學成分方麵上都是獨立的,彼此間沒有影響。

又如三仁湯中杏仁、白蔻仁、薏苡仁,杏仁宣利上焦肺氣;白蔻仁芳香暢中焦之脾氣;薏苡仁甘淡清利下焦,三藥宣上、暢中、滲下,使氣暢濕行,諸證自除,也屬於單行配伍關係。

再如,《內外傷辨惑論》中枳實導滯丸,用於治療濕熱食滯內阻腸胃,方中澤瀉利水滲濕、泄熱,針對濕熱而去;神曲消食和胃,針對食滯而設,但澤瀉不能影響神曲的消食作用,神曲也不能影響澤瀉的利水滲濕、泄熱效應。二藥之間互不影響治療效應及毒副作用,因此二者亦屬於單行配伍。

單行是一種廣泛存在的配伍關係,既存在於古代成方中,還存在於現代臨證的方劑加減變化中。單行亦是在配伍後的處方中,再針對某些與主治不同的特殊症候而選加的藥物,這些藥物一般與主證用藥無協同作用,而對兼證具有特殊的治療效應。臨床治病,在正確辨證後采用某一方劑予以治療,而醫者再根據病人的客觀證候而進行加減變化。如患熱毒瘡瘍,用金銀花等清熱解毒之品,若同時兼有咳嗽,可加用止咳藥。清熱解毒藥與止咳藥之間各自針對不同病機,彼此間沒有增強或削弱治療效應、毒副作用,應為單行配伍。

讚成第一種觀點的最早論述者是明·陳嘉謨,在《本草蒙筌》中說:“單行者,不與諸藥共劑而獨能攻補也。如方書所載獨參湯、獨桔湯之類是爾。”陳氏認為單行是使用單味藥來治療疾病,獨自擔當其攻邪、補虛的重任,不需要與其他藥物配伍。如古方獨參湯,治療大失血所引起元氣虛脫的危重病證;清金散,單用黃芩,治療肺熱出血的病證;再如馬齒莧治療痢疾;夏枯草膏消癭瘤;益母草膏調經止痛;鶴草芽驅絛蟲;柴胡針劑發汗解熱;丹參片治療胸痹絞痛;愈風寧心片(葛根提取物)防治中風;莪術注射液治療子宮頸癌;斑蝥素片治療原發性肝癌,都是簡單而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作為第二種觀點的代表——《中華臨床中藥學》作者雷載權認為,彼此間互不影響的配伍關係是單行,二藥雖然配伍使用,但“獨能攻補”,在治療效應和毒害效應上沒有影響,各自針對一定的病機,獨自發揮其效能。如交泰丸中肉桂與黃連,肉桂藥性辛甘大熱,溫腎陽而治腎陽虛衰,黃連藥性苦寒,降心火用治心火亢盛;配伍後治療心火亢盛,腎陽虛衰的心腎不交之失眠。從藥性方麵,黃連的苦寒與肉桂的辛甘大熱在配伍後並未互相影響;從功效及主治病證方麵,黃連降心火,肉桂溫腎陽,二藥針對不同病機,彼此之間沒有相互影響;從現代研究方麵,對比二藥共煎液與黃連、肉桂的單煎液,黃連中小檗堿與肉桂中桂皮醛含量變化不大。說明“單行”的藥物在配伍後最大限度上保存其化學成分的獨立性。由此可知,單行配伍的二藥在藥性、功效、主治證及化學成分方麵上都是獨立的,彼此間沒有影響。

又如三仁湯中杏仁、白蔻仁、薏苡仁,杏仁宣利上焦肺氣;白蔻仁芳香暢中焦之脾氣;薏苡仁甘淡清利下焦,三藥宣上、暢中、滲下,使氣暢濕行,諸證自除,也屬於單行配伍關係。

再如,《內外傷辨惑論》中枳實導滯丸,用於治療濕熱食滯內阻腸胃,方中澤瀉利水滲濕、泄熱,針對濕熱而去;神曲消食和胃,針對食滯而設,但澤瀉不能影響神曲的消食作用,神曲也不能影響澤瀉的利水滲濕、泄熱效應。二藥之間互不影響治療效應及毒副作用,因此二者亦屬於單行配伍。

單行是一種廣泛存在的配伍關係,既存在於古代成方中,還存在於現代臨證的方劑加減變化中。單行亦是在配伍後的處方中,再針對某些與主治不同的特殊症候而選加的藥物,這些藥物一般與主證用藥無協同作用,而對兼證具有特殊的治療效應。臨床治病,在正確辨證後采用某一方劑予以治療,而醫者再根據病人的客觀證候而進行加減變化。如患熱毒瘡瘍,用金銀花等清熱解毒之品,若同時兼有咳嗽,可加用止咳藥。清熱解毒藥與止咳藥之間各自針對不同病機,彼此間沒有增強或削弱治療效應、毒副作用,應為單行配伍。

相須與相使

《神農本草經·序例》中首次把相須、相使並提,沒有具體解釋相須、相使的涵義,隻提到“當用相須、相使者良”的應用原則。相須與相使應該是指二藥配伍後,能夠增強治療效應。“十二五”規劃教材《中藥學》指出:相須是指兩種功效類似的藥物配合應用,可以增強原有藥物的功效。相使是指兩種藥物配伍應用,以一種藥物為主,另一種藥物為輔,輔藥可以增強主藥的療效。相須、相使均是提高臨床療效,二者之間的區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