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章_為何有兩個自己(1 / 2)

楔子

清島老山群巒之中,一條簡易公路蜿蜒而出,經過一個山村,又投入到群峰之間消失不見。

小山村叫磨雷石,起源無從考究,傳說全真教天師袁天罡出山斬妖除魔,曾於此處磨過天雷劍,於是有了磨雷石這個名字。

這一天又逢趕圩,一大早人們就陸續從山外趕過來。

公路旁擺了個臨時的電器維修攤,修理收音機等電器。自行車、收音機、手表是當時的三大件,可見收音機是昂貴家當。當然,這時候也有了手電筒,不過手電筒的電池屬於消耗品,一般家庭是用不起的。

圩場分了兩塊,一塊沿著公路兩側,一溜排開百來米的臨時攤點,大部分都是一些吃的東西。

另一處則在公路旁拐進去,有一塊平地,有幾家固定的小店,擺放售賣活雞臘味,日用百貨之類,大部分是一些用的東西。

攤子上掛著個牌:**學校下鄉義務電器維修活動。隻是這電器維修攤基本無人問津,你要維修,也得人家裏有才行,在這地方,收音機也還是個稀罕貨。

擺攤的是一個青年,濃眉大眼,衣著樸素,架著一副黑邊塑膠眼睛,坐在一塊石頭上。攤麵上有一本打開的英文書籍,懂英文的或許能看出來標題,這是一本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一中年道士與一年青道士正在攤位前與青年辯論,青年的表情顯得不屑一顧。

一輛手扶拖拉機晃晃悠悠爬上坡頂,車鬥裏坐滿趕圩的群眾。

山裏人也愛麵子,趕一場圩,女人會梳理打扮一番,把自己最好的衣裳穿出來;男人則揣上不多的幾塊錢,穿著半新布衫,采買些柴米油鹽回家。有人熱了幹脆敞開了衣裳,黝黑的麵孔配著精瘦的肌肉,帶著股子山裏人特有的淳樸。

中年道士頭束逍遙巾,青色的排扣居士服,胸-口墜著顆灰白色的棱狀石頭,與時下的服飾風格迴異。年青道士是道觀中負責各項雜物的雜頭,道觀中煮飯的叫灶頭,倒水的叫茶頭,等等。

這年青道士背著個背簍,不時有行人過來找他們,自背簍中取走一付付打包好的中藥。有的付一些錢,有的則用些山貨抵賬,也有沒錢給的,年青道士也不索要,笑臉相對,如沐春風。

取藥之人個個感謝,有人還打斷青年與中年道士的辯論,口稱“感謝寇大師”。

拖拉機“吭吭吭”開始下坡,“正郝,來啦!”“老李,吃了嗎?”山很大,但山裏的人不多,好多都牽親帶故的,彼此認識。

路上幾個孩子好似狗崽子般撒了歡地跑前蹦後,汗珠子掛滿了額頭,有時見到路邊的小玩具,又好奇地挪不開眼。圩場在孩子眼中就象無所不有的地方,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在哪裏都能得到滿足。大人們哄騙孩子趕雞放羊的最好辦法就是答應他帶去趕圩。

“年輕人,你這位置本來是極好,不過今天於你,卻是大衝,老道建議你還是挪一挪位置。”中年道士麵容清臒,眼神之中深藏幾許風雨,唇角之間隱有幾分滄桑,“而且,你今日這位置還跟老道有著福禍關聯……”

一旁幾位圍觀的路人也紛紛搭話:“同誌,寇大師是我們磨雷石遠近聞名的仙師,他不會騙你的。”

“切,一個江湖騙子的胡說八道,你們也信?”年輕人顯然不屑一顧。

旁邊的老人怒了:“誰說寇大師是江湖騙子!我兒子、我孫子每次生病都是寇大師看好的!我看你才是騙子!”

轉頭對中年道士說:“寇大師,甭管他了,後生仔不懂禮。”

寇大師一陣苦笑,換了個說辭:“年輕人,要不,我給你5塊錢,你這個位置讓給我行不?”

年輕人脾氣倔:“你一定是看中了我這地方,想趕我走……”

旁人可是氣苦了,這麼個路邊攤,2分錢都不值的地方,人家寇大師給5塊錢,居然……!

這時候的五塊錢,可是能買五十斤大米的啊!

“讓開!快讓開!”跑到一半,車速越來越快,拖拉機手突然著急地大喊。這拖拉機本身動靜大,自然是沒有喇叭的,速度也不快,但這時出問題了,“那娃子,快閃開!刹車壞了!”一車人在後麵驚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