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巡者之後再無巡者(3 / 3)

尹子奇徹底發瘋了,老子好心勸降,卻碰到了這幫人,他心靈受挫後,將張巡與南霽雲、姚訚、雷萬春等36位將領被殺,眾將士哭泣,張巡安慰道:“安之,勿怖,死乃命也。”眾人皆不能仰視。

許遠被執送洛陽,於途中被殺。是年,張巡四十九歲,臨死前,他寫了一首詩,表達著睢陽戰士的一腔忠義:

岧嶢試一臨,

虜騎附城陰。

不辨風塵色,

安知天地心!

營開邊月近,

戰苦陣雲深。

旦夕更樓上,

遙聞橫笛音。

以下名單,代表著6800名將士:

石承平、李辭、陸元鍠、朱珪、宋若虛、楊振威、耿慶禮、馬日升、張惟清、廉坦、張重、孫景趨、趙連城、王森、喬紹俊、張恭默、祝忠、李嘉隱、翟良輔、孫廷皎、馮顏,其後皆死巡難,四人逸其姓名。

事過千年,依稀可見,睢陽城頭上依舊矗立著那支驍勇的軍隊,他們的英靈屹立在天地之間,守護著華夏兒女千秋萬代。

好一個‘寧掉頭顱垂青史,不留罵名在人間!’哈哈哈哈。

守一城而悍天下

睢陽落陷後,城內活著的百姓不足千餘人,尹子奇也沒時間去管,郭子儀已經兵臨洛陽,他立即撤軍馳援,自己拚盡一年,損傷一隻眼睛得來的城池就這樣丟了,城內如死城一般,屍橫片野,他一時惆悵不已,一股不安湧上心頭。

三日之後,張鎬前來,曾並命浙東李希言、浙西司空襲禮、淮南高適、青州鄧景山四節度使及譙郡太守閭丘曉等共同出兵救援。閭丘曉距離最近,竟不遵命出兵,等張鎬趕到睢陽時,城破己3日了。張鎬一怒之下,召閭丘曉至,將其斃於杖下。

殺的好,殺的呱呱叫,殺的熱淚狂湧,睚眥欲裂!!!!!!

七天後,唐廣平王李俶進入洛陽,安慶緒倉皇逃往鄴城,許遠被殺害。再過三天,尹子奇在陳留被殺。最後,尹子奇隻比他的宿敵多生存了十三天。

命也!

張巡:

帶領睢陽之戰,臨敵應變,出奇製勝,麵對強敵,堅守長達十月之久,曆大小400餘戰,斬將300、殲滅叛軍12萬人。加上此前的雍丘之戰,共計21個月之久,未嚐一敗!使得唐朝財賦供應基地江淮地區得以保全,並為唐軍組織反攻贏得了時間。

史稱:“以寡敵眾,以饑禦飽,食盡救不至,終以身殉國。從來戰鬥之苦惡,臨難之壯烈,孰有過於張巡者?”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張中丞傳>後敘》 )

張巡死後,皇帝下詔,贈張巡為揚州大都督,遠荊州大都督;南霽雲開府儀同三司、再贈揚州大都督;並寵其子孫,張巡子張亞夫拜金吾大將軍;同時還免除了睢陽、雍丘的三年徭稅。唐肅宗還詔封其為鄧國公,史稱張中丞。貞元(785—805年)中,贈張巡之妻為申國夫人,賜帛百。大中(847—859年)年間,

還將張巡、許遠、南霽雲三人的畫像置於淩煙閣。張巡的事跡一直為後人頌揚,為紀念張巡,後人在睢陽、杞縣、南陽等地為他建立祠廟。並把他與張衡、張仲景譽為“南陽三張”。至今,江淮、台灣、東南亞等地居民仍供奉張巡像,尊他為“唐代嶽飛”、“張王爺”。同時還成立了張巡研究會,出版各種研究著作予以宣揚傳頌。

後人曾有詩雲:灑血睢陽笑癡臣,故鄉粗豆靡窮期;李唐社稷今何在?不及將軍尚有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