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虛喘須尋三裏中:虛喘多因稟賦素弱,久喘或大病後真元耗損,髒氣虛衰,肺氣失主,腎不納氣所致。三裏即足三裏,具有培土生金的功效,為治療虛喘的要穴。
[8]手連肩脊痛難忍,合穀針時要太衝:合穀、太衝均有疏風解表,通經活絡之功,上下左右四穴配合,稱為“四關”,治療肢體痛麻有顯著療效。
【原文】
但患傷寒兩耳聾,金門聽會疾如風。五般肘痛尋尺澤[9],太淵針後卻收功。手足上下針三裏,食癖氣塊憑此取[10]。鳩尾能治五般癇[11],若下湧泉人不死[12]。胃中有積刺璿璣,三裏功多人不知[13]。陰陵泉治心胸滿,針到承山飲食思。大杼若連長強尋,小腸氣痛即行針[14]。委中專治腰間痛,腳膝腫時尋至陰。氣滯腰痛不能立,橫骨大都宜救急[15]。氣海專能治五淋,更針三裏隨呼吸[16]。
【注釋發揮】
[9]五般肘痛尋尺澤:指由各種病因所致的肘部疼痛要用尺澤治療。
[10]手足上下針三裏,食癖氣塊憑此取:食癖,指飲食不節,傷及脾胃,寒邪積聚,潛匿於兩脅間,有時作痛,痛時方覺有物。《外台秘要·療癖方五首》載:“三焦痞隔,則腸胃不能宣行,因飲水漿,便停止令不散,更遇寒氣,積聚而成。癖者,謂癖側於兩脅之間,有時而痛是也。”本句意為取手足之三裏穴,可通經和胃,散結止痛。
[11]鳩尾能治五般癇:五般癇,又名五髒癇,出自《小兒藥證直訣》,是各種癇證的統稱。包括肝癇、心癇、脾癇、肺癇、腎癇。為反複發作的神誌異常疾病。鳩尾穴為任脈之絡穴,內有胃府,為藏穀之所,具有疏通腹部氣機、鎮靜豁痰之功效。《勝玉歌》亦說:“後溪、鳩尾及神門,治療五癇立便痊。”
[12]若下湧泉人不死:湧泉位於足心,針感強烈,醒腦開竅,與鳩尾相配,治療癲癇。
[13]三裏:即足三裏。
[14]小腸氣痛:指小腸從腹下入陰囊,陰囊脹痛的病症。
[15]氣滯腰痛不能立,橫骨大都宜救急:指濕阻經絡,經氣運行不暢之腰痛,取橫骨、大都。大都為脾經滎火穴,可益火生土,健脾利濕。橫骨為腎經穴,位於小腹,可宣通氣機,通利小便。兩穴相配,可健脾利濕,行氣利尿止痛。
[16]氣海專能治五淋,更針三裏隨呼吸:氣海穴居臍下,為人體元氣聚會之處,有調氣機、益元氣、補腎虛、疏利下焦氣機、通利小便的功效。對氣滯、氣虛、濕熱蘊結下焦所致之淋證有較好的療效。與足三裏穴相配,配合呼吸補瀉手法,可提高療效。
【原文】
期門穴主傷寒患,六日過經猶未汗,但向乳根二肋間[17],又治婦人生產難。耳內蟬鳴腰欲折,膝下明存三裏穴,若能補瀉五會[18]間,且莫向人容易說。睛明治眼未效時,合穀光明安可缺。人中治癲功最高,十三鬼穴不須饒[19],水腫水分兼氣海,皮內隨針氣自消[20]。冷嗽先宜補合穀,卻須針瀉三陰交[21]。牙齒腫痛並咽痹,二間陽溪疾怎逃。更有三間腎俞妙,善除肩背消風勞[22]。若針肩井須三裏,不刺之時氣未調。最是陽陵泉一穴,膝間疼痛用針燒[23]。
[7]虛喘須尋三裏中:虛喘多因稟賦素弱,久喘或大病後真元耗損,髒氣虛衰,肺氣失主,腎不納氣所致。三裏即足三裏,具有培土生金的功效,為治療虛喘的要穴。
[8]手連肩脊痛難忍,合穀針時要太衝:合穀、太衝均有疏風解表,通經活絡之功,上下左右四穴配合,稱為“四關”,治療肢體痛麻有顯著療效。
【原文】
但患傷寒兩耳聾,金門聽會疾如風。五般肘痛尋尺澤[9],太淵針後卻收功。手足上下針三裏,食癖氣塊憑此取[10]。鳩尾能治五般癇[11],若下湧泉人不死[12]。胃中有積刺璿璣,三裏功多人不知[13]。陰陵泉治心胸滿,針到承山飲食思。大杼若連長強尋,小腸氣痛即行針[14]。委中專治腰間痛,腳膝腫時尋至陰。氣滯腰痛不能立,橫骨大都宜救急[15]。氣海專能治五淋,更針三裏隨呼吸[16]。
【注釋發揮】
[9]五般肘痛尋尺澤:指由各種病因所致的肘部疼痛要用尺澤治療。
[10]手足上下針三裏,食癖氣塊憑此取:食癖,指飲食不節,傷及脾胃,寒邪積聚,潛匿於兩脅間,有時作痛,痛時方覺有物。《外台秘要·療癖方五首》載:“三焦痞隔,則腸胃不能宣行,因飲水漿,便停止令不散,更遇寒氣,積聚而成。癖者,謂癖側於兩脅之間,有時而痛是也。”本句意為取手足之三裏穴,可通經和胃,散結止痛。
[11]鳩尾能治五般癇:五般癇,又名五髒癇,出自《小兒藥證直訣》,是各種癇證的統稱。包括肝癇、心癇、脾癇、肺癇、腎癇。為反複發作的神誌異常疾病。鳩尾穴為任脈之絡穴,內有胃府,為藏穀之所,具有疏通腹部氣機、鎮靜豁痰之功效。《勝玉歌》亦說:“後溪、鳩尾及神門,治療五癇立便痊。”
[12]若下湧泉人不死:湧泉位於足心,針感強烈,醒腦開竅,與鳩尾相配,治療癲癇。
[13]三裏:即足三裏。
[14]小腸氣痛:指小腸從腹下入陰囊,陰囊脹痛的病症。
[15]氣滯腰痛不能立,橫骨大都宜救急:指濕阻經絡,經氣運行不暢之腰痛,取橫骨、大都。大都為脾經滎火穴,可益火生土,健脾利濕。橫骨為腎經穴,位於小腹,可宣通氣機,通利小便。兩穴相配,可健脾利濕,行氣利尿止痛。
[16]氣海專能治五淋,更針三裏隨呼吸:氣海穴居臍下,為人體元氣聚會之處,有調氣機、益元氣、補腎虛、疏利下焦氣機、通利小便的功效。對氣滯、氣虛、濕熱蘊結下焦所致之淋證有較好的療效。與足三裏穴相配,配合呼吸補瀉手法,可提高療效。
【原文】
期門穴主傷寒患,六日過經猶未汗,但向乳根二肋間[17],又治婦人生產難。耳內蟬鳴腰欲折,膝下明存三裏穴,若能補瀉五會[18]間,且莫向人容易說。睛明治眼未效時,合穀光明安可缺。人中治癲功最高,十三鬼穴不須饒[19],水腫水分兼氣海,皮內隨針氣自消[20]。冷嗽先宜補合穀,卻須針瀉三陰交[21]。牙齒腫痛並咽痹,二間陽溪疾怎逃。更有三間腎俞妙,善除肩背消風勞[22]。若針肩井須三裏,不刺之時氣未調。最是陽陵泉一穴,膝間疼痛用針燒[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