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趙鄆王一日克二城,童貫引軍攻蓋(1 / 3)

趙鄆王一日克二城,童貫引軍攻蓋州

卻說趙楷到衛州共城((今河南輝縣))時候,童貫引十萬大軍,已過黃河北上在衛州屯紮,當有衛州官員,置筵設席,請兩個進城中管待,

童貫道:“鄆王殿下好生厲害,這聖上的旨意剛到,王爺就解了黎陽之圍,要是不知道情況的人還以為王爺擅自調兵的。”

趙楷笑道:“童樞密客氣了,童樞密莫不是要參本王沒有旨意,擅自調兵吧。”

趙匡胤登基之後,為避免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麵,把軍權由三個機構分任。樞密院為最高軍事領導機關,掌軍權及軍令;三衙,即殿前都指揮司、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為中央最高指揮機關,分別統領禁軍和廂軍;率臣,為禁軍出征或鎮戍時臨時委任的將帥,統領地分屬三衙的禁軍,事畢皆撤銷。

兵符出於樞密,而不得統其眾;兵眾隸於三衙,而不得專其製。”樞密院有調兵之權,卻不掌管軍隊;三衙掌管軍隊,卻無調兵之權;遇有戰事,由皇帝任命率臣領兵出征,從而實現了發兵之權”與“握兵之重”的分離。

童貫道:“樞密院有調兵之權,殿下出征之前,好像還沒有任何旨意吧?”

趙楷道:“既然童樞密想要參本王,隨便好了。”

禦前飛龍大將酆美小聲對童貫、說道:“樞密大人,鄆王離京之前,已問聖上要過調兵之權,聖上許諾鄆王若有戰時,鄆王可自由調動兩廂之兵。”

童貫這時候才想起,當初還有這麼一件事情,也知道自己就是參上去,也不會成功,反而會被趙楷反擊,心中思慮一番後、開口道:“三殿下,咱家聽說田虎這廝,鎮守蓋州(今山西晉城)的他們的樞密使,鈕文忠,聽說此人慣使一把三尖兩刃刀,武藝出眾,不知道是真是假?”

趙楷道:“童樞密說的不錯,我也聽說鈕文忠這人,聽說此人武藝出眾,現同正偏將佐,統領著三萬賊兵,據守蓋州。”

童貫道:“殿下,咱家又一條計策可使我軍輕鬆取下蓋州。”

趙楷有些疑惑心中暗道:“這童貫若真有什麼好辦法,自己找出了,為告訴我,放棄自己建功的機會?”不過趙楷還是問道:“不知童樞密想用什麼計策那?”

童貫道:蓋州北邊陵川縣乃蓋州之要地,應派兵去攻打陵川,鈕文忠若出兵救援,那蓋州城中兵馬就會減少,自然好攻打,若他不派兵救援,失去陵川縣,那蓋州就與北邊斷絕聯係,沒有救援自不能長守。”

陵川縣在蓋州(晉城)北邊,此地是山西最南部,田虎勢力就是現在山西中南部地方,若斷絕蓋州與北邊的聯係,西邊一是又救援不上,自然成孤城。

趙楷道:“童樞密所言不錯,這陵川縣在蓋州(晉城)北邊,蓋州此地是田虎最南部,若斷絕蓋州與北邊的聯係,西邊距離蓋州又遠一時間又救援不上,自然成孤城,那蓋州必然不成長久。”

童貫道:“計策雖然是好的計策,但隻有一件,三晉山川險峻,我帶的軍馬又是第一次來,若我現在派遣人做細作,先去打探山川形勢,如何進兵,想那田虎已派人支援蓋州,恐怕計策失敗,因此我想殿下與他們交手過,俘虜他們不少人,裏麵應該有人可以做向導。”說完看了看趙楷,意思很明確。

趙楷這才明白,這童貫為什麼願意把功勞給自己,原來是想叫去當先鋒,去給他們先探路,趙楷手上不過幾千人,拿下陵川縣還是有可能的,一點趙楷拿下陵川縣,自然拿下蓋州的可能就落在高俅身上了。

趙楷想了想,自己人馬少,想拿下蓋州不太現實,不如取下陵川在說,趙楷道:“若如此那我就領我本部兵馬去取陵川。”

童貫大喜道:“那有勞殿下了。”

且說趙楷領了兵馬,先令朱孝章領一千兵去陵川城東五裏外埋伏、張伯奮領一千軍去陵川城西五裏外埋伏。“今夜五鼓,銜枚摘鈴,悄地各去。明日我等進兵,敵人若無準備,我兵已得城池,隻看南門旗號,眾將領領軍馬,徐徐進城。倘敵人有準備,放炮為號,兩路一齊殺出接應。”二人領計去了。趙楷次早五更造飯,軍馬直逼陵川城下。兵分三隊,一帶兒擺開,搖旗擂鼓搦戰。

守城軍慌的飛去報知守將董澄及偏將沈驥、耿恭。守將董澄是鈕文忠部下先鋒,身長九尺,膂力過人,使一口三十斤重潑風刀。當下聽報趙楷,已城下紮營,火急升帳,整點軍馬,出城迎敵。

耿恭諫道:“前日有逃來兵士說,趙楷救黎陽縣,看來此人,不可輕敵,隻宜堅守。應

差人去蓋州求取救兵到來,內外夾攻,方能取勝。”

董澄大怒道:“張翔、王吉,沈安,秦升四人無能,那趙楷不過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娃娃有何本事,怎敢就來攻城!他們遠來必然疲憊,待俺出去,教他片甲不回!”耿恭苦諫。董澄不聽,道:“既如此,留下一千軍馬與你城中守護。你去城樓坐著,看俺殺那。”急披掛提刀,同沈驥領兵出城迎敵。

城門開處,放下吊橋,二三千兵馬,擁過吊橋。宋軍陣裏,用強弓硬弩,射住陣腳。隻聽得鼙鼓響處,陵川陣中捧出一員將來:戴一頂點金束發渾鐵盔,頂上撒鬥來大小紅纓。披一副擺連環瑣子鐵甲,穿一領繡雲霞團花戰袍,著一雙斜皮嵌線雲跟靴,係一條紅診釘就疊勝帶。一張弓,一壺箭。騎一匹銀色卷毛馬,手使一口潑風刀。

董澄立馬橫刀,看見宋軍出馬的是張翔、大聲罵道:“張翔你這背主之賊,到此送死!”

張翔縱馬喝道:“我本大宋百姓,歸降大宋豈是背主,如今大宋天兵到此,早早下馬受縛,免汙刀斧!”

兩軍呐喊。張翔,董澄搶到垓心,兩馬相交,兩器並舉。二將戰不過十五六合,張翔不抵董澄,撥馬望東便走,董澄追馬趕來。

宋軍隊裏林衝出馬,與董澄交手十五六合。吊橋上沈驥見董澄不勝林衝,輪起出白點鋼槍,拍馬向前助戰。林衝見兩個夾攻,撥馬望東便走,董澄、沈驥緊緊趕來,這時候林衝回馬再戰。

耿恭在城頭上,看見,看見董澄、沈驥趕去,恐怕有失,正欲鳴鼓收兵,宋軍隊裏忽衝出一彪軍馬——武鬆帶領人馬,飛也似搶過吊橋來。陵川城的士兵怎當得那見過武鬆這樣的好手,不能攔當;耿恭急叫閉門。說時遲,那時快,武鬆早已搶入城來。守門軍一齊向前,被武鬆大叫一聲,砍殺五六個,身後兵士一擁而入,奪了城門,殺散軍士。耿恭見頭勢不好,急滾下來,望北要走,被步軍趕上活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