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者疊加的結果,便可以解釋很多現象。人類進化史極其漫長,一般而言,越是晚出現的技能或環境,人類就越容易出錯,比如數學。本書第5章中,有一個很好的案例能說明人類認知如何受到進化因素影響,也可以說明行為經濟學和進化心理學的不同視角。

在行為經濟學中,丹尼爾·卡尼曼曾有一個著名的案例。假設美國正在為某種疾病的爆發做準備, 這種疾病預計會奪走600人的生命,對於AB兩種方案則有兩種表述。

表述一

方案A:如果采用方案A,則有200人會獲救。

方案B:如果采用方案B,則有1br3的概率救治600人,有2br3的概率無人獲救。

表述二:

方案A:如果采用方案A,則有400人會死亡;

方案B:如果采用方案B,則有1br3的概率無人死亡, 但有2br3的概率將導致600人全部死亡。

熟悉這個案例的朋友,此刻應該知道兩個表述基本一樣。在第一種表述下,大多數人(72%)都選擇了確定性更強的方案A;而第二種表述下更強調損失,則78% 的人選擇了方案B。

這個實驗被認為揭示了決策中的一個重大偏差,它也挑戰了理性人模型,卡尼曼等人獲得諾獎也與此有關。不過本書作者卻舉出另一個案例:如果實驗中的人數不是600而是60,那麼多數人的決策並不會受到太多影響。其原因就在於,原始人的社交範圍往往是在100以內,即人類的進化決定了認知規律。

再看動物精神,這一概念源自經濟學家凱恩斯。席勒曾借用此概念批判亞當·斯密隻知人類會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但他卻忽略了動物精神,沒有考慮到人們的非理性程度或者被誤導的程度。席勒認為,動物精神在現代經濟學中用來指經濟的動蕩不安和反複無常,“有時候,我們被它麻痹;有時候它又賦予我們能量,使我們振作,克服恐懼感和優柔寡斷。”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動物精神可以說過於樂觀或者過於悲觀,但是我們作為現代人延綿至今,這就表示我們祖先是競爭的勝利者,而人類那些看似冒險的行為其實背後有合理的解釋。

人類的冒險尤其男性的冒險往往得到鼓勵,男性很多不太明智的選擇與繁殖成功率深度關聯,而女性也迷戀喜歡冒險的男性。從實驗來看,男性在玩滑板時,如果一旁有美女觀戰,男性的睾丸激素水平就會自動升高,而負責獎勵和懲罰評估的大腦前額葉皮層甚至會關閉。這時,這些滑板玩家會更願意追求冒險,同時也會提高高難度動作的成功率。

就像美國的肯尼迪家族曾經被認為遭遇了詛咒,其各代繼承人都在挑戰中遭遇各種挑戰,從遇刺到意外再到醜聞,但是從概率上他們仍舊活得成功,尤其是生物學上的繁殖成功——肯尼迪大家族仍舊人丁興旺,孫輩就多達29人,重孫輩有60多人。

二者疊加的結果,便可以解釋很多現象。人類進化史極其漫長,一般而言,越是晚出現的技能或環境,人類就越容易出錯,比如數學。本書第5章中,有一個很好的案例能說明人類認知如何受到進化因素影響,也可以說明行為經濟學和進化心理學的不同視角。

在行為經濟學中,丹尼爾·卡尼曼曾有一個著名的案例。假設美國正在為某種疾病的爆發做準備, 這種疾病預計會奪走600人的生命,對於AB兩種方案則有兩種表述。

表述一

方案A:如果采用方案A,則有200人會獲救。

方案B:如果采用方案B,則有1br3的概率救治600人,有2br3的概率無人獲救。

表述二:

方案A:如果采用方案A,則有400人會死亡;

方案B:如果采用方案B,則有1br3的概率無人死亡, 但有2br3的概率將導致600人全部死亡。

熟悉這個案例的朋友,此刻應該知道兩個表述基本一樣。在第一種表述下,大多數人(72%)都選擇了確定性更強的方案A;而第二種表述下更強調損失,則78% 的人選擇了方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