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史記中山(1 / 1)

《山海經》記錄,北山經的南麵,大荒經的東麵,有一處地方,上麵有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座。

最正中,有一座名山叫做“中山”,他的趨勢如盤起的金龍,他的形狀如騰飛的鳳凰,自古以來,就是王者必爭的龍興之地!

史籍載,天皇滅、地皇薨、人皇立,是為遠古的三皇帝朝。三皇帝朝都以中山建都立身!

三皇帝朝之後,人皇之子帝共,據土始建國家,他一統一千四百三十八諸侯國,劃分一千四百三十八座山,建立了不世之勳!這就是奢虢國。

帝共之子帝融,不滿王位傳於兄帝照,弑父奪母,建立了火焱國。

帝照為了逃避帝共殺戮,向南逃命、最終裂土南封,再度劃分一千四百三十八山,建立了後照國。

帝照賢明而有仁德,天下百姓莫不歸附;帝融殘暴而武力卓著,火焱國國勢漸微,其臣羿弑主而立,自號帝羿;

帝照不忍為了王位之爭背負不義之名,暗自放逐南海。天下諸侯於是以帝照之名義共擊帝羿,天下始歸一統,也從此開始了征伐百年、混亂千載的動蕩時代!

這就是傳說中的上古時代!

後照國後,又有北狄國、楚南國、魏譙國、西涼國。這是曆史上的中古時期。

帝羿死後,火焱國亡。又有春秋國,終於一統中山天下,平定四方!國主虢姓,自號帝羽,天下始得太平,開啟春秋時代,史稱西虢國。

帝共、帝融、帝照、帝羿、帝羽,他們是傳說中的五帝。

帝羽薨後,幼子帝華立,近古時代開啟。

帝羽剩下的的夏、戎、狄、夷、蠻、炎、黃、蚩、苗九子均不服,常常相互征伐、犯上作亂!

帝華隻能按照功勞分封九個兄弟。九個兄弟不敢再裂土獨立,隻能占道割據。這就是“東夷道、西戎道、南蠻道、北狄道、京畿道、兩河道、江左道、南海道、東海道”九道的由來。

帝華雖然有仁德之名,但既無法約束兄弟,也無法禁止混亂局麵,天下百姓莫不悲苦!

帝華隻能仿學帝照,自我放逐東海,從此不知所蹤。權臣扶桑虢氏趁機竊取帝位,失帝印,建立東虢國,是為帝虢。

帝虢采用殘酷手段,先後殺害了夏、戎、狄、夷、蠻、炎、黃、蚩、苗等人,帝羽子裔從此在人間消失!帝虢又通過鎮壓天下各族反叛,禁止百姓非議等手段,結束混亂時代!但是,雖然他有統一的功勞,卻沒有一個百姓感激感恩扶桑虢氏的,都暗地裏詛咒滅亡!

經曆百年後,又有權臣篡位、貴戚奪權。動蕩之後,終為虞氏問鼎江山,之後中山國始立。這就是虞氏代虢,中山國的由來。

中山國太祖皇帝原為一名卑微的普通修道學徒,隻因為女兒嫁於帝室而顯貴。奪取帝位後,為防止重蹈前朝覆轍,帝室散權分與功勳六大宗親貴戚!各大豪強、家族莫不舉手附和,虞氏的地位也穩固如泰山一樣,成為能長久統治的唯一皇族!

同時,為了能世代享受皇權,達到龍興千載的目的,太祖皇帝又舉天下之力,將“中山丘”與五大餘脈的龍角山、龍頷山、軀鱗山、掌臂山、尾尻山,填山鑿穀、劃水造渠,以移山填水、辟土開疆的莫大功力,創造出熊耳、白石、良餘、支離、真陵、華陽六大山,永鎮龍脈!

六大山,移天地真秀、盜日月精華,仙氣大成,古今少有!天地修真、莫不趨之若鶩!

九天禦帝為表虞人功德,仙旨冊封為六大仙山!

中山國六大功勳宗親又占山修道,始有六大修真宗派!這就是“熊耳山長元仙宗、白石山祥符仙宗、良餘山道輔仙宗、支離山道守仙宗、真陵山神石仙宗、華陽山蕩羽仙宗”的由來!

六大仙宗承襲九天之上的正宗仙法,又獨享中山國廣袤的豐富資源,因此人才鱗次櫛比、層出不窮,一時繁盛無比,成為天下群仙之首!

六大仙派也頻頻出手,以“神魔爭道”形式,率領天下群仙與一眾邪派妖宗決戰無數,護佑中山國道法傳承!

其中,又以長元仙宗出力最多,也最為知名!

門下長元九子、十三劍仙號稱當世最強!

終於在中山國曆一百年,天下仙派千宗會盟、萬仙彙聚,召開長生元一仙會,共尊長元仙宗為盟主!

長元仙宗趁機發展壯大,廣納天下菁英、人才!

後又挾龍虎之勢,發動第二次和第三次“神魔爭道”,傾力剿滅隱仙道、煞魔宮、拜魔教三大邪派!

造就不世之功!

成為名鎮寰宇、宇宙公認的——天地第一大仙宗!

為了徹底鏟除邪魔餘孽,還天地以清明,同時也為了穩固天下第一仙宗寶座,長元仙宗決心開展一項曠古絕今的秘密計劃,培養無數個道法傳承的弟子進行——斬魔!

第三次神魔爭道二百年後……中山國曆四百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