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我們確實考慮到彼此間的關係,我們也很可能拿結果去衡量這種關係,比如能否獲取利潤、能否招攬回頭客、客戶是否及時付賬、工會是否會罷工等。我們應當思考彼此交往的方式,尋找可以改善的地方。如果一個小企業主不懂得與人相處之道,他會發現顧客越來越少,客戶付賬不及時,每次合同到期之時便是工會罷工之日。
如果我們單獨考慮如何建立並維持良好關係,處理起實質問題來就會更加得心應手。同樣麵對賬戶透支,一對夫妻可能隻當是一樁小事來處理,雙方隻需更好地協調一下便可解決問題;而另一對夫妻可能就會發生一場激烈的爭吵,相互指責、挑毛病,結果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因此,要輕鬆打造良好的關係,我們不光要考慮實質問題,更要注重交往方式,積極而有效地應對這兩方麵的問題。
將關係目標和實質結果分開考慮
即使有人將交往過程和實質結果分開考慮,仍然會有放棄一方麵而保全另一方麵的傾向。我可能會發現:我與他人分歧越少,就越能與之建立良好的關係。這種想法往往會導致同樣錯誤的兩種行為策略:一是我執意要求你同意我的觀點,以促成我們之間的良好關係;二是我在實質問題上向你妥協,以此希望改善雙方的關係。這兩種將實質問題和交往方式混為一談的做法,會削弱雙方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不要使雙方關係依賴於意見一致與否。我們要求另一方讓步時,可能會這麼說:
別小題大做了,不值得讓這個問題破壞我們的友誼。聽我的,沒錯。
在商業往來和國際關係中,要求對方作出實質性讓步是一種常見的建立關係的策略。例如,在同越南政府的關係上,美國就曾宣布:“隻有當美軍失蹤人員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並且河內從柬埔寨撤軍,我們才會改善同河內的關係。”
其他國家也同樣以改善關係為誘餌,要求別國作出實質性讓步。前蘇聯要求美國停止核試驗並遵守美蘇限製戰略武器第二次會談達成的協議,從而改善雙邊關係。美國則反過來要求前蘇聯從阿富汗撤軍並允許更多的持不同政見者離開前蘇聯。不管兩國政府的要求多麼正當合理,迫使一方作出讓步對雙方將來處理分歧沒有任何好處,可能會導致雙方提出更多的單方麵要求,而不是共同合作解決問題。
人們為什麼會犯這種錯誤?在開始一項實質性談判之前,我們通常會問:“我們應該做什麼?我們的立場是什麼?”然而當我們希望改善同別人的關係時,我們往往會問:“他們應該做什麼?”這種思維定式反映了人們普遍持有的一種觀點,即改善關係應當由對方來努力。
如果換位考慮問題,效果會好得多。在實質性談判中,如果我們試圖影響對方的決定,應當首先問自己,我們想要對方作出什麼樣的決策(然後再考慮我們應當采取什麼行動來影響對方作出那樣的決策)。在建立與他人的關係時,假如我們更能掌握自己的行為而不是別人的,我們應當自問,我們能做些什麼來改善這種關係。
即使我們確實考慮到彼此間的關係,我們也很可能拿結果去衡量這種關係,比如能否獲取利潤、能否招攬回頭客、客戶是否及時付賬、工會是否會罷工等。我們應當思考彼此交往的方式,尋找可以改善的地方。如果一個小企業主不懂得與人相處之道,他會發現顧客越來越少,客戶付賬不及時,每次合同到期之時便是工會罷工之日。
如果我們單獨考慮如何建立並維持良好關係,處理起實質問題來就會更加得心應手。同樣麵對賬戶透支,一對夫妻可能隻當是一樁小事來處理,雙方隻需更好地協調一下便可解決問題;而另一對夫妻可能就會發生一場激烈的爭吵,相互指責、挑毛病,結果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因此,要輕鬆打造良好的關係,我們不光要考慮實質問題,更要注重交往方式,積極而有效地應對這兩方麵的問題。
將關係目標和實質結果分開考慮
即使有人將交往過程和實質結果分開考慮,仍然會有放棄一方麵而保全另一方麵的傾向。我可能會發現:我與他人分歧越少,就越能與之建立良好的關係。這種想法往往會導致同樣錯誤的兩種行為策略:一是我執意要求你同意我的觀點,以促成我們之間的良好關係;二是我在實質問題上向你妥協,以此希望改善雙方的關係。這兩種將實質問題和交往方式混為一談的做法,會削弱雙方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不要使雙方關係依賴於意見一致與否。我們要求另一方讓步時,可能會這麼說:
別小題大做了,不值得讓這個問題破壞我們的友誼。聽我的,沒錯。
在商業往來和國際關係中,要求對方作出實質性讓步是一種常見的建立關係的策略。例如,在同越南政府的關係上,美國就曾宣布:“隻有當美軍失蹤人員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並且河內從柬埔寨撤軍,我們才會改善同河內的關係。”
其他國家也同樣以改善關係為誘餌,要求別國作出實質性讓步。前蘇聯要求美國停止核試驗並遵守美蘇限製戰略武器第二次會談達成的協議,從而改善雙邊關係。美國則反過來要求前蘇聯從阿富汗撤軍並允許更多的持不同政見者離開前蘇聯。不管兩國政府的要求多麼正當合理,迫使一方作出讓步對雙方將來處理分歧沒有任何好處,可能會導致雙方提出更多的單方麵要求,而不是共同合作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