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出發去哈爾濱的前一天,我們準備在這先更新第一篇文章,是我媳婦在大學時期的寫的一篇文章希望大家能喜歡偶。之所以把這篇文章作為我們的第一篇文章一是因為我的《穿越回前蘇聯》還沒準備好我們家的“吉祥”的萌寵片段也沒整理好,著名曆史人物文章也還沒寫好。二是因為現在腫瘤成為人類的一大威脅。話不多說希望大家能喜歡我的文章,我是艾陽。
腫瘤病人的合理膳食與護理
據世界癌症報告估計,2018年,中國腫瘤新增病例380.4萬例、死亡病例229.6萬例,占據了癌症發病人數、死亡人數全球雙榜首。上麵的數字表明,全球每100名癌症患者中,就有21人是中國人,每天平均有超過1萬人確診癌症,每分鍾7人患癌。隨著發病率走高,癌症正越來越多地侵入人們的生活。由於種種原因,人們對於癌症的起因、防治存在不少成見和誤解,影響了對癌症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因此腫瘤病人的合理膳食及護理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癌症和腫瘤
正式的科普下,先來介紹一個可能困擾著很多人的一個小問題。癌症與腫瘤究竟有什麼區別?癌症和腫瘤這兩個詞經常通用,一般情況下也確實沒太大問題。一定要糾結的話,這兩個詞還是有一些區別的。腫瘤的關鍵詞是“固體”,癌症的屬性是“惡性”,所以惡性固體腫瘤就是癌症,血液癌症不是腫瘤,良性腫瘤不是癌症,癌症=惡性腫瘤+血癌,腫瘤=良性腫瘤+惡性腫瘤。中國發表的《腫瘤年報》,可以清晰地看出:無論男女,癌症發病率從40歲以後就是指數增長:老年男性比女性得癌症概率高,主要是前列腺癌。絕大多數我們熟悉的癌症:肺癌,肝癌,胃癌,直腸癌等等都是老年病!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增加,得癌症的概率越來越高是不可避免的。癌症發生的原因是基因突變。我們體內大概有兩萬多個基因,真正和癌症有直接關係的的大概一百多個,這些癌症基因中突變一個或者幾個,癌症發生的概率就非常高。基因突變發生在細胞分裂的時候,每一次細胞分裂的時候都會產生突變,但是多數突變都不在關鍵基因上,因此癌症發生仍然是小概率事件。大家談癌色變,主要的原因是其高死亡率。但是說起來癌症到底是怎麼讓病人死亡的,可能很多人都說不上來了。為什麼有人長了很大的腫瘤,做完手術就沒事,但是有人的腫瘤還沒有看到,病人就離世了。癌症是怎麼致命的呢?大致說起來,是某一器官衰竭,或是係統性衰竭。腫瘤,不論是否惡性,是否轉移,過度生長都可能會壓迫關鍵器官,比如腦瘤往往壓迫重要神經導致死亡,肺癌生長填充肺部空間,導致肺部氧氣交換能力大大降低,最後功能衰竭而死,癌症如果轉移以後,危險性大大增加,一個原因是一個腫瘤轉移就成了N個腫瘤,危害自然就大。癌症極難治愈的,癌症是“內源性疾病”:癌細胞是病人身體的一部分。癌細胞是變壞了人體細胞,但仍然是人體細胞。所以傳統化療藥物能夠殺死快速生長的細胞,對癌細胞當然很有用,化療藥物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殺死了細胞,這是化療的病人頭發都會掉光。負責造血和維持免疫係統的造血幹細胞也會被殺死,因此化療病人的免疫係統會非常弱,極容易感染。癌症也不是單一疾病,而是幾千幾萬種疾病的組合。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片樹葉,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癌症。癌症的突變抗藥性也很強。[I]
腫瘤病人的合理膳食
隨著對腫瘤病因的不斷深入研究,人們發現很多腫瘤的發生與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常吃煎炸食物,高熱量、高脂肪食物,過快飲食,三餐搭配不合理,經常吃快餐等都是現代人們不健康飲食的行為表現,而由不合理飲食引起的腫瘤等慢性病也呈現出數量增加以及患病對象年輕化的趨勢。健康相關因素中,自我保健占60%以上[2],即造成許多慢性病病人患病的原因中有60%及以上都是不合理的生活方式[3]。膳食營養作為健康四大基石之一,對人們健康有著直接的影響。其中,飲食習慣包括許多方麵,如飲食時間、地點、方式、食物種類、飲食量等。膳食營養作為維持人體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是維持健康的基礎,在腫瘤病因學中發揮重要作用。為了進一步了解腫瘤病人飲食意識和生活行為習慣的健康程度,調查判斷病人的飲食和生活行為習慣等級,以及不同病種的病人在飲食和生活行為習慣上的健康程度並提出改善措施和建議。讓他們理解飲食和行為習慣對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不合理的飲食和行為習慣對健康造成的危害進而為形成健康的行為建立基礎[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