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的一個下午,被肆虐的陽光暴曬了一整天,地麵溫度終於略有降低,原來直撲入麵的熱浪也漸漸減弱。
海邊的大道上駛來一輛公共電車,靠站停下。一個少年呆頭呆腦地下了電車,舉目四顧,未見他人,表情頓時慌亂了起來,竟不敢挪步。
抖抖索索地摸出了手機,想了一會,又掖了進去。過得良久,站的累了,於是縮著脖子繞著一個極小的圈子,像是被禁錮了一般,
半晌過去,路邊的林中鑽出一個花白頭發的老漢,看上去年齡頗大,滿臉的褶子,望著少年的背影喊道,
“三郎,過來。”
少年聞聲轉身,見到那老漢招手,急忙跑了過去,喜道,
“二伯,您可來了。”
老漢帶著少年往林中走去,少年東張西望地疑惑道,
“二伯,不是去坊市嗎?”
“你來的那條路線,正不巧沒有直達的電車。”
“看好腳下,莫跌到了!這是近道,大家都這麼走,爬過這座小山就到地了。”
不一刻,兩人就上到了山頂。這座長著茂密樹林的矮山,占地雖大,高不過六七十米罷了,正對著一個U形的港灣。少年的眼前豁然開闊了起來,抬頭望去,夕陽映紅了晚霞,堆積在遠遠的海平線上,像極了一塊五彩四射的瑰寶。
一條長長的棧橋,如玉帶一般蜿蜒地伸向港灣。
老漢伸手一指棧橋的盡頭,樂嗬嗬地對著少年說道,
“那是飛仙島”
又指著山腳下的一片建築,接著說道,
“那便是飛仙島坊市。”
雖有樹枝阻擋,坊市隱約露出的樣子卻顯得規模不小。少年的目力不錯,能看見數排一模一樣的院子,一個挨著一個,端的是整整齊齊。每一個院子裏都帶著一座二層小樓,方方正正地圍了百餘平米的大小。排與排之間的馬路倒是十分寬敞,能並排塞進兩三輛公共電車。
少年讚歎道,
“二伯,這裏真漂亮!”
花白胡子的老漢歎了口氣,
“三郎,這裏隻是中區一個收破爛的坊市!是不是覺得比咱們那裏大戶人家的別墅小區都要好得多?你得努力了些。”
少年隱去了笑容,雞啄米一般地點頭道,
“二伯,您放心,我理會得。”
少年的緊張讓老漢失笑道,
“倒是我著相了,這般擲骰子的事兒,還是要看運氣的。”
三郎繼續憨憨的點頭,附和道,
“二伯說的是,不過三郎的運氣,一向都是不錯的。”
“我也這般覺得,要不絕不會叫你往第一中區來呢!”
沿著青石階下行片刻,轉過幾道彎,就到了坊市的門口。抬頭仰視,就是那麼兩根柱子搭著一道橫梁,灰撲撲簡簡單單的架子,甚而都沒有大門。正上方掛著一塊白底的橫匾,漆著五個鬥大的黑字:飛仙島坊市。左側門柱上刻著“孤雁城”三字,右側門柱上的字小了一號,乃是“紫薇區飛仙大道33號”
孤雁城是雁星的一座特大島嶼,環城皆海,坐落在雁星赤道的南邊、麵積約800萬平方公裏。
孤雁城有上五區,中六區,下二十二區,一共分為三十三個區。各個上區和中區之間並不是緊挨著的,而是分散在孤雁城的各處,占據了大部分山清水秀、氣候宜人、交通便利的所在。
上區和中區,都以花名作為別稱,下區則大都以各種飛禽的名字來稱呼。像紫薇區,是孤雁城的第六區,也是中區裏排行老大的第一中區。
老漢和少年,來自毗鄰的第十九區(鴻雁區)。沾了緊挨著紫薇區的光,在下區裏,鴻雁區也算是排名靠前的。
飛仙島是孤雁城的垃圾集散中心,全城的垃圾,不論生活垃圾還是工業垃圾,最後都要拉到這裏來。由每月一班的巨型轉運飛船送至環雁星軌道的垃圾城進行處理,以便最大限度地保護雁星的自然環境。
為了盡可能的回收資源,還是需要人工先行篩一篩的,坊市因此而立。
少年是第一次來到中區,不免有些新鮮感,四處張望著,嘴上還不時地嘀咕道,
“真進了來,也就那麼回事啊。”
老漢哂笑道,
“本來也就是那麼回事!咱們孤雁城是統一規劃的,不可能有什麼本質的差別。”
幾千年來,人類衣食住行的外表變更了無數的形態,然而歸根結底,還是那麼回事。差別無非是穿的更暖更合體、吃得更飽更營養、住的更好更便利、行的更遠更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