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精神狀態與潛意識狀態能直接幹預機體抗病能力,特別是增強對疾病的耐受力和抵抗力。而缺乏抗爭精神,不良的潛意識能影響大腦和機體免疫係統機製,減少體內固有的殺滅病毒病菌的能力,導致機體內有抗病能力的分泌物大量減少,結果病人在病魔的進攻下,潛意識防線一旦崩潰,容易加重病情,後果可想而知。

科學實驗表明,潛意識因素與人體內在的免疫功能潛力密切相關,積極的潛意識能使免疫器官產生抗體增多,還可調節內分泌功能,從而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而病中精神頹廢的人,可反饋性地使血液中的T淋巴細胞減少,且抑製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的作用,從而導致免疫功能下降。

因此,人在患病時,免疫更重要的一點還在於人們對待各種事件的態度和采取的應對措施,沉著冷靜,遇事不慌,不大喜,不大怒,不大悲,控製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的心態,這就是擁有良好潛意識免疫的表現。此外,堅持適宜的體育鍛煉,保證合理的膳食營養和良好的睡眠,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潛意識免疫”和身心健康。

美國曾公布一項調查結果:約35%的人,因為生活過度緊張而引起心髒病、消化係統潰瘍和高血壓等。針對這類病人的共性問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大家比較注意“病從口入”,但常常忽視“病自心生”,這裏講的“心”主要是指心理、情緒而言。如果一個人的心理、情緒經常保持樂觀的良好狀態,也就是說擁有積極的潛意識,人體就可以增強抗病能力,許多疾病就有可能被戰勝或延緩發生。

健康人需要保持良好心態,對個人得失要做到思想通、情緒平,遇事一定要“想得開”。平時注意培養業餘愛好,使消極心態得以疏導。還要搞好家庭關係、多交幾個知心朋友。這樣做不僅能經常得到關懷和溫暖,感受到生活中的歡樂,而且在遇到憂愁煩惱之際,使不良的情緒有個宣泄之處,不致鬱悶成疾。

一個人在工作、生活中難免碰到挫折與不幸。有的人麵對挫折堅韌不拔,從容應變,積極進取;有的人則悲觀失望,精神崩潰,任意放縱消極情緒的滋長。久而久之,消極的情緒便會損害健康,引起一些疾病。

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則實驗,將澱粉分別裝入紅、白色膠囊中,給兩組健康人服用,並告訴他們裏麵分別裝的是興奮性和抑製性藥物。結果服紅色膠囊者情緒活躍,脈搏、動作反應加快,血壓升高,而服白色膠囊者則表現相反。

進一步向他們強調,服“興奮藥”後可振奮精神並增強身體機能,服“抑製藥”則可平緩身體機能和精神。結果,服用紅色膠囊者有一半表示頭腦清醒、情緒高昂;而服白色膠囊者則有1br3變得遲鈍,情緒低落。

人類的精神狀態與潛意識狀態能直接幹預機體抗病能力,特別是增強對疾病的耐受力和抵抗力。而缺乏抗爭精神,不良的潛意識能影響大腦和機體免疫係統機製,減少體內固有的殺滅病毒病菌的能力,導致機體內有抗病能力的分泌物大量減少,結果病人在病魔的進攻下,潛意識防線一旦崩潰,容易加重病情,後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