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1 / 2)

說到認識“文化大革命”,我還想推薦兩本回憶錄。一本是孫康宜教授的《走出白色恐怖》?,一本是徐小棣女士的《顛倒歲月》?。這兩本書,前者是寫台灣的白色恐怖,後者則寫大陸的紅色恐怖,異曲同工地各寫了一段兩岸的特殊曆史時期。以前兩岸互不了解,不清楚雙方人民都經曆了不同形式的恐怖時期。孫康宜是耶魯大學的教授,所以,她的著作報刊多有介紹,而徐小棣是普通中學教師,少有人關注她。實事求是地說,孫書的文筆比徐著高明許多,但兩本書共同的優點是真實,因而同樣感人,值得我們一讀。附帶說一下,在文學諸體裁中,我感覺小說好的少,而散文、回憶錄這類書好的則較多。小說被我歸為“垃圾”的多,而散文、回憶錄一本也沒有。

史學方麵,我推薦張鳴先生的《重說中國近代史》?。這本書之所以值得一讀,是因為作者提出了認識曆史的一種重要方法。他認為,我們過去把曆史作為意識

①孫康宜:《走出白色恐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年4月。

②徐小棣:《顛倒歲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年8月。

③張鳴:《重說中國近代史》,中國致公出版社,2012年2月。?

形態,通過曆史灌輸某種政治觀念。曆史當然離不開意識形態,但曆史首先是過去的事實。按意識形態來講曆史,就會歪曲曆史。隻有按曆史事實來講其中反映的意識形態,才對人有啟發作用,也才有意義。過去我們學的近代史都是外國人侵略我們,我們反侵略的曆史。張鳴先生提出,近代史就是晚清史:“其本質就是西方把中國拖入它們的世界體係的過程。” ?西方先拉後打,中國一直拒絕進入,這就是一部近代史。這個觀點重新定位了中國近代史的主線,我想史學界絕大多數人恐怕很難接受。但從這條線來認識中國近代史,我覺得是一個新觀點,起碼不要一棍子打死,可以爭論。這本書是作者給大學生講近代史的講稿,寫得通俗且有趣,大學生能聽下去,任何一個人都應該能讀下去。

還想推薦的另一本曆史書是台灣史學家、“中研院”院士王汎森先生的《傅斯年:中國近代曆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寫傅先生的書很多,但我認為這一本最好。他不是就傅斯年講傅斯年,講他的思想、個性等,而是寫中國知識分子從“五四”到20世紀50年代思想變遷的曆史。傅斯年其實不是一個人,而是代表“五四”以來的一代知識分子。這就使這本書超出了個人傳記的層次,我們也可以從中理解這一代學人。此書值得讀的另一點,在於它的研究方法。其中體現了曆史學家嚴謹的研究態度。可謂無一字無一句沒有依據。我特別喜歡在國外受過嚴格學術訓練的學人寫的東西,認真,沒有浮華的辭藻。另一本盧漢超先生寫的《叫街者:中國乞丐文化史》?風格與上一本書相似,亦為我所喜。不過不在我的推薦書目之列,不是書不好,而是超過了十本之數。

說到認識“文化大革命”,我還想推薦兩本回憶錄。一本是孫康宜教授的《走出白色恐怖》?,一本是徐小棣女士的《顛倒歲月》?。這兩本書,前者是寫台灣的白色恐怖,後者則寫大陸的紅色恐怖,異曲同工地各寫了一段兩岸的特殊曆史時期。以前兩岸互不了解,不清楚雙方人民都經曆了不同形式的恐怖時期。孫康宜是耶魯大學的教授,所以,她的著作報刊多有介紹,而徐小棣是普通中學教師,少有人關注她。實事求是地說,孫書的文筆比徐著高明許多,但兩本書共同的優點是真實,因而同樣感人,值得我們一讀。附帶說一下,在文學諸體裁中,我感覺小說好的少,而散文、回憶錄這類書好的則較多。小說被我歸為“垃圾”的多,而散文、回憶錄一本也沒有。

史學方麵,我推薦張鳴先生的《重說中國近代史》?。這本書之所以值得一讀,是因為作者提出了認識曆史的一種重要方法。他認為,我們過去把曆史作為意識

①孫康宜:《走出白色恐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年4月。

②徐小棣:《顛倒歲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年8月。

③張鳴:《重說中國近代史》,中國致公出版社,2012年2月。?

形態,通過曆史灌輸某種政治觀念。曆史當然離不開意識形態,但曆史首先是過去的事實。按意識形態來講曆史,就會歪曲曆史。隻有按曆史事實來講其中反映的意識形態,才對人有啟發作用,也才有意義。過去我們學的近代史都是外國人侵略我們,我們反侵略的曆史。張鳴先生提出,近代史就是晚清史:“其本質就是西方把中國拖入它們的世界體係的過程。” ?西方先拉後打,中國一直拒絕進入,這就是一部近代史。這個觀點重新定位了中國近代史的主線,我想史學界絕大多數人恐怕很難接受。但從這條線來認識中國近代史,我覺得是一個新觀點,起碼不要一棍子打死,可以爭論。這本書是作者給大學生講近代史的講稿,寫得通俗且有趣,大學生能聽下去,任何一個人都應該能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