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不是結尾的結尾(1 / 1)

朱大元有些失望,對自己失望,四十多歲的人了根本就沒有看清這世間的事情:多數人的話隻能聽聽,不能相信,因為每一個人在不同的語境裏講出的話目的不同,比如廖總的目的是開拓出一個新市場,而不是給你打造一個新空間;多數情況下努力不一定成功,成功的因素很多主要靠智慧,還有機緣,比如跟市長的認識;女人多數是感性的,所以曹菲菲那樣的理性的很難找到如意伴侶。

四十不惑,千萬不要被這句話迷惑。這句話在古代,那就相當於今天的退休人員,因為那時是人生七十古來稀,四十多歲已經不能再做太多事情了。

當代,四十歲正是需要學習和鍛煉的好光景,有了一定的技能,有了一些經驗,應該繼續走下去,繼續努力學習。而不是躺在過往的經驗上牛哄哄地認為自己什麼都懂了。

朱大元很是困惑,如何能夠處理好家庭與事業的關係,這是他的短板。他知道應該和韓芳多交流,可是韓芳懶得和他交流,他陷入尷尬境地。

朱大元很糾結,濱江分公司剛剛邁出了第一步,可是總部卻倒退了一步。他沒有分到紅利,自己可以寬慰自己,然而下屬的努力不能奉獻給總部,他不知道該如何交代。是留還是走?

一個人要想成功最應該具備的要素是什麼?

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朱大元冥思苦想,最後他認為是要跟上時代步伐。

時代在變,社會交往的方式也在變,業務推進模式在變,人們內心需求在變,工作方式方法在變,甚至人性也在變。有時候坦誠不如計謀效果好,有時候大膽勝過謹慎,有時候教訓比經驗更有價值。

朱大元再一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苦悶、彷徨,患得患失,希望無所不在又遙不可及。

四十多歲的朱大元不知所措,卻又不認輸。他唯一覺得不惑的是路在自己腳下,無論如何要走下去,隻不是要走得更踏實才能走出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