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真正清晰地體驗到那種感覺,卻是在好多年之後申請大學時。不消說,上名牌大學是我奮鬥多年的目標,可是,我卻失敗了。完蛋了。我給十幾所學校遞交的入學申請統統被拒絕了。付出了那麼多的血汗和艱辛,到頭來得到的無非是幾封薄薄的回函,以及唯一一個等候批複的名額。後來我就去了那所學校,但隻讀了一年就輟學了。
到底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我不知道。也許我太好高騖遠,也許我根本就不夠出色,也許是被高考給考“糊”了……顧不上細想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忙著傷心,傷心那些學校怎麼會不要我。啊不,比不要我還要糟糕,我覺得自己像個大蠢蛋,被所謂自我提升的邪門歪道給騙了,被一些隻知道收錢的所謂指導大師給糊弄了。因此,輟學之後,我重新調整了對自己的定位,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放慢了衝刺的速度。借用梭羅的話來說,就是“放寬留給自己的餘地”。這其實算不上什麼宏大的戰略方針,畢竟我那時還隻是一個半大孩子,我的視野無非就是眼前的三尺地皮,做這樣的調整也隻是憑借一種簡單的直覺,讓自己可以再抬起頭來,向前看。
後來,我又向科羅拉多大學遞交了申請文件,同時附上了一封自薦信,死皮賴臉地把自己給塞了進去。一則是過了集中申請的時間段,事情變得簡單了許多;再則是那所學校隻是所普通的州立大學,因此,我沒花多少功夫就被錄取了。
來到科羅拉多大學的所在地博爾德,我總算活得像點樣子了。那時,我常常去爬山,偶爾去溜冰,這弄弄那看看,什麼都想試試,能睡懶覺就睡懶覺,能打個盹兒就打個盹兒,學習上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夾雜在大量大多數院校都能接受的“合法”的事情中。當然,這並非意味著我的校園生活主要就是杜鬆子酒和奎寧水,實際上,我從未放下自己的功課,隻不過,功課這東西終於不再是我生活的核心,而僅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在好與壞的三角平衡中,我成了一名學生,不是一名普通的學生,而是一名功課負荷輕了許多的學生,一名能夠允許自己在一些難度很高的課程上不及格的學生。
這一改變,既不是突然的,也不帶有戲劇性;既沒有什麼警鍾大作,也沒有什麼天使伴唱。這一變化,是自然而然逐漸形成的。在後來的許多年裏,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而且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想法:盡管我學得零零碎碎的,可是,我的成績真還不錯;然而,這樣的學習習慣真的就是壞習慣嗎?我一直在思考。
|大腦是一部古怪的學習機器|
21世紀初,我開始以一名記者的身份,先是在《洛杉磯時報》,後來在《紐約時報》上做了一係列有關記憶與學習的科學研究跟蹤報道。準確地說,這一課題研究的是大腦怎樣才能最有效率地學習。不過,這當時並不是我報道的主旋律,因為我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了與人類行為關聯更緊密的大腦研究課題上,比如精神病學和腦生物學。但我還是會時不時地回過頭來關注一下大腦學習效率的研究課題,畢竟這些研究太讓人難以置信了。你想想看,一幫正統的科學家,投入那麼多精力去研究那些對學習和記憶顯然無足輕重的東西,比如背景音樂、學習場所,還有,學一會兒就去打打電玩什麼的。荒謬吧?這些做法真的能讓人考出好成績來嗎?
不過,我真正清晰地體驗到那種感覺,卻是在好多年之後申請大學時。不消說,上名牌大學是我奮鬥多年的目標,可是,我卻失敗了。完蛋了。我給十幾所學校遞交的入學申請統統被拒絕了。付出了那麼多的血汗和艱辛,到頭來得到的無非是幾封薄薄的回函,以及唯一一個等候批複的名額。後來我就去了那所學校,但隻讀了一年就輟學了。
到底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我不知道。也許我太好高騖遠,也許我根本就不夠出色,也許是被高考給考“糊”了……顧不上細想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忙著傷心,傷心那些學校怎麼會不要我。啊不,比不要我還要糟糕,我覺得自己像個大蠢蛋,被所謂自我提升的邪門歪道給騙了,被一些隻知道收錢的所謂指導大師給糊弄了。因此,輟學之後,我重新調整了對自己的定位,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放慢了衝刺的速度。借用梭羅的話來說,就是“放寬留給自己的餘地”。這其實算不上什麼宏大的戰略方針,畢竟我那時還隻是一個半大孩子,我的視野無非就是眼前的三尺地皮,做這樣的調整也隻是憑借一種簡單的直覺,讓自己可以再抬起頭來,向前看。
後來,我又向科羅拉多大學遞交了申請文件,同時附上了一封自薦信,死皮賴臉地把自己給塞了進去。一則是過了集中申請的時間段,事情變得簡單了許多;再則是那所學校隻是所普通的州立大學,因此,我沒花多少功夫就被錄取了。
來到科羅拉多大學的所在地博爾德,我總算活得像點樣子了。那時,我常常去爬山,偶爾去溜冰,這弄弄那看看,什麼都想試試,能睡懶覺就睡懶覺,能打個盹兒就打個盹兒,學習上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夾雜在大量大多數院校都能接受的“合法”的事情中。當然,這並非意味著我的校園生活主要就是杜鬆子酒和奎寧水,實際上,我從未放下自己的功課,隻不過,功課這東西終於不再是我生活的核心,而僅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在好與壞的三角平衡中,我成了一名學生,不是一名普通的學生,而是一名功課負荷輕了許多的學生,一名能夠允許自己在一些難度很高的課程上不及格的學生。
這一改變,既不是突然的,也不帶有戲劇性;既沒有什麼警鍾大作,也沒有什麼天使伴唱。這一變化,是自然而然逐漸形成的。在後來的許多年裏,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而且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想法:盡管我學得零零碎碎的,可是,我的成績真還不錯;然而,這樣的學習習慣真的就是壞習慣嗎?我一直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