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江龍淵接納易輕堂的目的,就是易輕堂手裏的那些竹簡。
這點易輕堂心知肚明,他很快和江龍淵達成了默契,他用自己的高超技術向江龍淵效力,竹簡也直接交給了江龍淵本人,而江龍淵則收留了他,讓他加入自己的團隊。
當時葉婆婆就在這個團隊裏,此事過後再提。
那是個充滿朝氣的年代,大多人的生活都帶著理想,尤其是考古隊的知識分子們,和他們相處是非常愉快的事,這些胸懷共產主義理想的年輕人總是帶著一股積極的氣息。但江龍淵是個例外,在葉婆婆的記憶裏,這個人總是陰惻惻的,不像個活人。
再說那些竹簡。
竹簡的開頭所記述的是漢代一群方士誤入“仙界”的故事。自古以來就有許多人尋求長生,這群方士亦非例外,他們在各地求長生不老藥的過程中,來到苗疆,誤打誤撞的發現了這片奇怪的樹林。
根據竹簡的記載,他們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在外圍建立了一個據點,安置在這裏當其了道士,另一部分則進山找長生藥。這個找長生藥的過程花費了大部分的時間,他們堅信樹林裏有長生藥,找藥的那部分人和外圍的那部分人輪替交換,幾乎每時每刻都有人在樹林裏探索。
在那個技術不發達的年代,普通人貿然進樹林很可能導致傷亡,竹簡記載他們“初有百數,末月,折之多數”,隨後放棄了短期計劃,開始經營他們的據點,建起一個道觀對外收徒,開始長期謀劃。
樹林裏我們看到的奇怪建築,也許就是他們的道觀遺址。
這些人終其一生也沒能找到所謂的長生不老藥,但是他們在鬼林裏收獲不少,根據竹簡記載,他們最後形成了一個門派,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香火鼎盛,遠近的人都來這裏祭拜祈福。
但是後來這個門派糟了大難,竹簡裏沒說細節,很突兀的就說這些人被滅門了,誰幹的,怎麼滅的,什麼時候的事,一律不提。
竹簡是從一個南朝宋時候的古墓裏弄出來的,竹簡說墓主人便是那個門派裏殘存的弟子之一,當時落難到苗疆,連能寫字的紙都沒有,後來年紀大了快掛了那會,去山裏自己砍竹子製作成竹簡,將這些信息記錄在上麵。
這些是江龍淵手裏那批竹簡的內容,並不是全部,葉婆婆所知道的隻是一小部分。可以說這裏的一部分隻是講述了一個無聊的故事,對江龍淵而言半點有用的信息都沒有。但是製作竹簡的人實際上把門派裏關於鬼林的一切了解,還有門派在鬼林附近定居的真正目的,還有他們慘遭滅門的真相,全部都記錄在了竹簡上,隻是記錄鬼林內部信息的那一部分被易輕堂偷走了。
江龍淵正是最初看到了竹簡的一小部分——那個門派在此處定居的緣由以後,下定了決心要進鬼林。
易輕堂交出竹簡以後,江龍淵遵循著其上所記述,帶隊到了鬼林邊緣。他們的首次行動損失慘重,幾乎是進去多少人就損失多少人,初步估計是派遣了三支小隊,每隊十人,最後活著出來的就六個人。
至於為什麼要把派遣的數量說成初步估計,這是因為可能存在被傲因攻擊導致全軍覆沒的隊伍,這個無法記錄在內,甚至無法知道這是否存在。
整個行動陷入僵境,江龍淵本來已經萌生退意,隊伍裏也人心惶惶,雖然這批進步青年隨時做好為事業犧牲的準備,但沒想到是這樣的犧牲,至少二十多人的性命,就和刮風似的沒了。
在這時候,那時候還很年輕的潘老爺子便深夜拜訪了江龍淵。
當時他們交談的內容,葉婆婆並不知道,潘老爺子也不願說,我們便也不好詢問。
但最後交談的結果就是行動繼續,江龍淵親自帶隊,潘老爺子加入隊伍,成為隊伍的向導。
雖然接下來的幾次行動都沒有取得有效的進展,江龍淵等人隻在鬼林裏找到道館的遺址和一些沒有實際意義的破爛建築,但有了潘老爺子領路,隊伍沒有再發生減員的現象。
接著,江龍淵采取了和當年那群方士類似的辦法,在鬼林外麵建立一個據點,每隔一段時間就帶人進林子活動,記錄林子裏的路線和每次進林子的新發現。
他們擁有的條件比古代方士好太多,這個據點會收到江龍淵從外界搞來的源源不斷的補給,根本不用大批人手來維持據點的運行,所以江龍淵的進度非常快。
江龍淵把一切都做的很隱蔽,他們的據點建立在遠離人煙的大山深處,當地人並不知情,根本不知道樹林裏還有考古隊在活動,都以為潘虎是在林子裏找山貨和打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