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女人必知的八大心理學效應

心理學涉及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而本書所介紹的不過是其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雖然未必能夠做到“窺斑知豹”,卻希望能夠盡量為讀者呈現“冰山一角”。

這裏選取了八個有代表性的、能讓女人更幸福的心理學效應,希望讀者可以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舉一反三,並能夠靈活運用這些方法、技巧,從而真正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心理學效應一:親和效應

親和效應的主要含義是:人們在交際應酬中,往往會因為彼此之間存在著某種共同之處或者相似之處,從而感到相互之間更加容易接近。這種接近會使雙方萌生親密感,進而促使雙方進一步相互接近、相互體諒。親和效應一般體現在兩個方麵:

人們在人際交往中往往存在一種傾向,即對於自己較為親近的對象會更加樂於接近,比如,有共同的血緣、地緣、學緣或者業緣關係,有相似的誌向、興趣、愛好、利益,或者是彼此共處於同一團體或同一組織的人。我們通常把這些較為親近的對象稱為“自己人”。

將這個效應運用到女人社交處世方麵,也是十分奏效的。一個女人如果想要讓身邊的同學和朋友把自己當成“自己人”,就要懂得與他人的相處之道。主動讓別人對自己產生好感,認同並喜歡自己,就需要拿出“親和力”。隻有這樣的人才會把周圍的人吸引到自己身邊來,才會讓別人認同自己,把我們當成“自己人”。

心理學效應二:霍桑效應

在美國的芝加哥郊外有一家霍桑工廠,該工廠主要製造電話交換機。工廠有較為完善的娛樂設施、醫療製度和養老金製度等。即便如此,工人們仍然憤憤不平,所以生產狀況很不理想。後來,心理學專家專門對這些工人進行了一項試驗,即用兩年時間,專家找工人進行個別談話,前後一共進行了兩萬餘人次的談話。專家在談話過程中,耐心傾聽工人對廠方的各種意見和不滿,並及時安撫他們的負麵情緒。這一談話試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霍桑工廠的產值大幅度提高。這就是霍桑效應的來源。

其實,在朋友相處時或者身在職場中,甚至在兩性相處時,也完全可以借鑒一下霍桑效應。作為女人,一定要盡量擠出時間同對方談心,且在談論的過程中,一定要耐心地引導對方盡情地說,訴說心中的困惑,說出內心的不滿。這樣我們才能形成正確的社交觀,而不是唯我獨尊地獨斷專行。

同時,霍桑效應還告訴我們,當自己或身邊人受到公眾的關注或注視時,效率就會大大增加。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明白什麼樣的行為才是別人所接受和讚賞的,我們隻有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讚賞!

心理學效應三:巴納姆效應

認識自己,心理學上叫自我知覺,是一個人了解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更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從而以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自己的缺點。這就是巴納姆效應。

因此,女人要想讓自己變得更幸福,一定要避免巴納姆效應。客觀真實地認識自己,可以通過以下四種途徑。

第一,勇敢地麵對自己。正確看待自己的優缺點,不自欺欺人,切莫以己之短比人之長,或以己之長比人之短。認識了解自己,從容麵對自己的一切。不要覺得自己有“缺陷”就要把“缺陷”用某種方式掩蓋起來,這樣隻是自己騙了自己。

第二,培養自己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銳的判斷力。判斷力是一種在收集信息的基礎上進行決策的能力,信息對於判斷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視,沒有收集相當數量的信息,很難做出明智的決斷。因此,沒有人天生就擁有明智和審慎的判斷力,所以需要我們主動去培養自己這種能力。

第三,要善於總結。通過重大事件,特別是重大的成功和失敗來認識自己。重大事件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個性、能力的信息,從中發現自己的長處和不足。越是在成功的巔峰和失敗的低穀,越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實性格。

第四,以人為鏡,通過與自己身邊的人在各方麵的比較來認識自己。在比較的時候,對象的選擇至關重要。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條件相當的人來進行比較,找出自己在群體中的合適位置,這樣認識自己才會相對客觀。

心理學效應四:南風效應

南風效應也稱“溫暖法則”,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

北風和南風誰也不服誰,於是商量比威力,看誰能將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吹得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將大衣裹得更緊。輪到南風時,南風的做法截然相反,隻徐徐吹動,行人覺得春暖上身,於是開始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最終南風獲得了勝利。